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01_05_03 仁礼易理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5_03 仁礼易理

“仁”、“礼”在古代经典的涵义广杂,贸然将其古义与现代商管现象匹配,很容易受不住对号入座的诱惑,变成支离破碎的断章堆砌。故此要先引用一些先天八卦关于制度的内容来规范往后的立论体系。

关于先天八卦,公认的内容,大概就只有下面这几句:
《周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易”理对应现代商业的层层密意,要在第二册《逆理熵机》详细论述,这里先讲个大概。
首先,“易”是一门归纳事物变化规律的学问。因为这套学问:是“归纳”所以“简易”、是“规律”所以“不易”、是研究“变化”所以“变易”。

“易”所研究的事物,由于其变化有规律,故不妨用现代的“系统”概念来代表。由于财经属当世显学,知识分子一般对此都略知一二,故这里会间中套用财经系统的观念来阐释一些易学观念。比如古人说“阴”、“阳”对应“体”、“用”,就可粗略解读为企业的本体与其活动。而于先天八卦模型,阴阳还可以分别在天地人三才的不同层面上,发挥作用以交易。

『市场与产能一经业务定位,使获利的落差被彼此发现,交易循环就开始发展,这就是天地定位的“道”。相薄的风雷,是业务的利润投资于企业,从而产生更多利润。而通气的山泽,则是被政策或自然效率捆绑在一起的业务规范』。上面这几句话,每一句描述了一对先天八卦,对立而言,都是比古人精确多的具体描述。但若把所有内容合并一块,就会发现这还不足以准确地贯穿成一套系统的先天八卦模型。故此,便出现了下面那些繁琐得多的理论细节。

『风雷相薄』:三才中的“地”,对应系统的物质层面。“相薄”是类似以战养战的连锁爆发。
于企业商管,“地”层面的“阴”,是企业的物質本体,可粗略由其资产、负债所反映;而“地”层面的“阳”,则可比拟为其具體的营运,粗略地由其收入、支出所反映。在“地”层面的阴阳交媾,就是企业透過实质营运,完成一笔又一笔的资金循环,與中医所讲的人体“气”血循环類同。现代人已经可以从王唯工的经络科学论证,更具体地体悟当中的深义。
但拥有同样资产负债表内容的企业,其股票所反映的价值,却可以很不一样。这就是因为其资产与企业营运的协同(气=共振、协同)程度各異,以致资金流(交易=交媾=气机)滞塞,实現出來的价值就自然产生差別。

日常用语,又会将“阴”的两种定义交替运用,以至常常引起混乱。即“阴”既可以代表所有的资产,也可以只代表与营运共鸣的“有效”资产。于企业而言,就是资产的会计账面价值和公司股价的差异。若以“共鸣的有效资产”论先天交媾中的阴阳,则阴阳之间便有类似数学上的互补、共轭(conjugate)关系。会计上,借方永远等于贷方,亦是由类似原理所引伸出來的恒定式。

易学的“风雷相薄”,是指(春天)生机之间的互动。即震动的设置,接收到共鸣讯号(巽为入)而爆发(雷,类似近代洋人所谓 Meme 宿主的反应)、放大(巽为利市三倍)。於商業而言,“风雷相薄”乃对应于“霸”所表现出来的“權”(短期行為)、“智”(精密计算),使引发出一场以战养战,用利润去赚取更多利润的连锁反应。

但要注意,若没有下述“山泽通气”的协同、共振腔来保留能量、要素,則“风雷相薄”的连锁反应,就可能只爆发得一、两轮便寂止,无法持续。因为没有生产活动的基础支持,单凭以战养战,也难免在征服完整个地球之後,嘎然而止。

『山泽通气』:三才中的“天”,对应不可被改变的运作规则。这类规律的范围可以把物理、化学以致社会科学的一切学问都包涵进去。所以首先要记住,“生泽”机制的核心是包容与释放相关的规律,由是产生“通气”的循环表象。

“山泽通气”现象到底有多普及,可以用一片在风中不断摇头般打转的扁平野草来代表。只要有一股稳定风向,一根底部固定的草,和草身有储存能量的弹性,就很容易出现小草在风中不断“有节奏地”摇摆的循环现象。若你运气好,有时候还可以见到草的上半截在风中展现手指似的打圈,这很有助于启发大家更深刻去体悟普遍出现在不同小宇宙的四象规律。

于财经而言,“包容”是以“信贷”的形式示现。由“信贷”所支持的交易循环,就是古人所谓的“通”。古人避开了触摸不到的“包容”,而采用明显可以观察得到的循环表象,来表达“山泽”这一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互动环境。现代人在古人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能推断出循环运动的背后,理应有“弹簧”一类的设置配合。

而假若有“流通货币”在这类“山泽”互动之中冒起,则往往代表着“弹簧”所储存和释放的“能量”,已经可以比较有效率、低虚耗地作出转换。这是“信贷”概念往极致的理想飞跃。
“山泽”除了上述的“信贷”,和防止逃逸的作用之外,按传统讲法“生泽通气”是指在天层面的阴阳交媾。稍加联想,就可以理解在“天”的层面,企业所对应的“阴”,是滋润企业多样化的天律,而“阳”则是压逼企业专门化的天律。两者交媾一块,就是推动企业“进化”的机制。

而“天”与“地”层面的阴阳各自交媾,则代表:“有繁衍能力的物种,找到催逼进化的环境”。这是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物理学逆熵生命体的繁衍、改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物种在进化。

所以,提供一个让产业(被逼?)协同成长的环境,就是山泽通气之“德”。有关山泽、刑德、共振协同、一、进化等结构的基本关系,可参考上一章《帝德·皇极经济懒人包》。尤其有趣的,是“货币“的冒起,往往可反映“通”已到达相当流畅的程度。因为“流通货币”除了代表货币本身“很流通”之外,也反映背后存在着一堆货物,因货币的存在而实现出“很流通”的状况,毕竟货币流通也其实等同于货物在流通!

而在缺乏流通货币的山泽里面,其他小通的状态,是否都采用了什么来勉强局部代替流通货币的功能,也是有趣的研究题目。正如前面所讲,是那怕没有货币,只要有信用(或储存)和固定(或限制)的机制,就足以让一些简单如小草摇头的循环,“通”起来。

『天地定位』:若”地"(物质)层面的以战养战现象,能具体点出一对相应的要素,使其有匹配的“山泽”现象,即:“依靠泽(部分从外间)吸收这些要素而滋长主体,被山保留着这些要素而得以循环使用(=尝试)”,则这些能被具体点出的要素,就大概是乾坤的基本内涵。若把乾坤比喻为天地,这天地的特点,就是一对充满着这些要素的大储存库。

以简单化了的植物生态为例,乾天为太阳光的能源,坤地是养分的仓库。种子是巽风,一小块、一小块合适的共生环境是雷。艮山把养分与有机物保留循环,兑泽是比较优越的环境,凝聚生物吸收光能与养分以共同发展。理想的话,彼此协同发展出节奏来。

试从另一切入点来探讨商业世界。明显可见,现金流循环是商业世界的一种山泽通气节奏。纯阴纯阳的乾坤二卦,若以产能与市场来代表,估计虽不中亦不远矣。但依照前面把乾坤看成是两大储存库的讲法,则还要点出这一对储存库内,可看成蕴藏了什么要素(可以对应植物的阳光和养分)?

天地人三个层面,地是最物质和实在的,有比较直观的切入点。探讨商业社会的风雷相薄,只要努力再加点运气,就可顿悟“资本”与“利润”是符合以战养战的一对相薄要素。“风”、“雷”在此比喻之下,“风”明显就是可发展、传播的业务模式。而”雷“呢?大概就是学习到业务模式后,可以驱动要素以实践、营运、扩张、繁衍的『一连串配套设置』,为方便沟通,这里一般以其关键核心做代表,勉强称之为“企业”,或玄一点称为企业的本体!但注意,若用上面植物生态的对应逻辑,其实应该称为“适合营商的配套环境”,这可能是对“雷”更准确的描述!两者的差异,在乎你看是企业接受了新业务模式以发展,还是新业务模式传到一个适合的领域而引发企业投资。

在地的层面选定好一对“风”、“雷”之后,“山”、“泽”的本质就可以对号入座。“山”是把某类企业规范、保护着的事物,让资本与利润保留在这类企业之间,以持续实践上述的对应业务模式。而“泽”则是支持这类企业发展的环境,使这类企业可以较好取得外部(阳光、无机养分)或山所保留(有机养份)著的资本与营运经验、优势。

若要追索到更根本的物理概念,则“阴”“阳”大概就是热力学“熵”与“功”概念的扩展。而“乾”“坤”则是一些(组合出来的)要素,在天地人三个层面落实“熵的整理”和“功的效能”的时候,都需要使用、累积这些要素作组件。

『水火不相射』:三才中的“人”对应人为制度的阴阳。于企业而言,这对阴阳是由“制度范围”与“曲成手段”的分合所代表。表面上是制度决定交易手段的选择,但其实真正交易所用的手段才是定义真实制度的唯一标准。故此,制度范围与曲成手段是互补的阴阳。从制度阻止行为的观点而言,是“水火不相射”。从制度引导行为的观点而言,则是“水火相射”。

《礼记·乐记第十九》
“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建立交易规则、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更多交易发展(“礼减而进”),就是商业“水火不相射”的“礼”。

若由于制度的设立,使交易费用降低或产生出专项的引导,从而发展出群组之间更强的相互依赖,则广义的“和乐”便会由此产生。古时“王”的理想是以礼育仁,以乐和众(Synchronize, 协同)。在今天论“乐”,还可以扩展“乐”的概念到包涵所有无形的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以及广泛的虚拟经济及娱乐。当这些第三产业发展出来之后,原来具有稀缺特性的第一、二产业资源,就没有那么渴求(“乐盈而反”),民众对稀缺资源的争夺由是得以避免。

至于三才中的“人”,其极致可以代表什么,则可参考《中庸》: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就是“人”能帮扶天地化育之不足,尽物之性,与天地同挤三才之列。

原则上所有人能设置的事情,都有可能透过进化或偶然而出现。不过几率将会很低,而时间亦可能要以亿年计算的长,故此两者还算是有根本上的分别。但是,在没有人类的环境,易理所谓的“人”层面,就可能需要包括这些进化、偶然发生或生物性适应之类的调节现象。

在人类社会,低层次的“水火不相射”,是设置制度以避免内耗、降低制度费用(或称交易费用)。而高层次的“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是透过人为的积极调控,维系单靠自然规律难以发展出来的山泽。神奇的是,这样靠人力所积极维系住的山泽,一样可以有“和”、“乐”的表象。在互联网对外封闭的地区,一般都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 2017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5_02 仁礼古义
下一节:01_05_04 从心肾不交臆测坎离的信息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