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02_08 道德分界:Stigmergy
“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那是否存在成功的管治实例,是介乎“无制令”与“有制令”之间,能真实演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呢?
近代洋人定义了一种现象,称为 Stigmergy(音译:善的莫迟),是一种很高层次的“德”治手段,其对应的“德”治意境,甚至比东汉桓谭在《新论》里的描述,还要高明,堪称为“德化”的最高境界,大概已逼近“道治”与“德化”的模糊边界。
2016年1月3日版本的《维基百科》,“共識主動性”词条有节录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共識主動性
共识主动性
共识主动性(英语:Stigmergy)生物个体自治的信息协调机制。在没有中枢控制和接触交流的条件下,群体通过同频共振,达到信息对称,个体独立行动,互相修正,自我更新,逐步完善群体的生态环境。
共识主动性是生物界的自组织或人类的直接民主。其原理是,在群体行动中,每个个体通过同频共振来识别其他个体留下的信息和存留物,来独立完成下一个任务。虽然个体之间并没有直接接触和联系,他们后续自发的行动,却加强和完善了其他个体行动产生的成果,并导致了行动的连贯性,具有系统性活动特征。共识主动性也是无为而治行为,在缺乏任何规划、控制、或者个体之间直接联系的环境中,产生非常繁盛、并具有智能生态体系。从而为缺乏记忆、思维、交流,极其单纯的群体,生物群体提供了高效的合作机制。非洲教堂白蚁筑巢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单细胞生物群,到整个生物界;以及人类的反核蠕虫、开源软件、全球脑、占领华尔街社会运动等,也都具有共识主动性的特征。
历史
共识主动性(Stigmergy)是一个由Pierre-Paul Grassé 发明的新词,用来解释白蚁的筑巢行为。这个词是在几个希腊语词根的基础上造出来的,那几个词根的含义是「识别行动」。Grasse的灵感来自于蚂蚁和白蚁群,这些几乎没有任何智慧的生物,居然创立了如此精致的信息系统,并建造了复杂的建筑结构,Grasse想其中必有什么奥妙。通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的大脑或者基因里,并没有一个关于巢穴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机制,蚂蚁之间甚至没有直接的交流,因此,蚁巢的精致框架和复杂结构,完全是每个蚂蚁单独识别其他蚂蚁留下的生物激素和存留物后,达成共识,直接行动的结果。..
简单来说白蚁的例子,就是先前投下筑巢粘土的白蚁,诱使了后来的白蚁,按白蚁基因规划的秩序,有规律地堆上粘土,最后筑构成庞大的白蚁塔巢。可理解白蚁基因所规划的筑构秩序就是这现象背后的“道”,而第一只白蚁放下粘土,引诱其它白蚁去追随叠加粘土的现象,则可比拟为“无刑罚的制令”。
在人类社会里,能参悟到别人看不见的“道”(已足具条件去开展的筑构秩序),适当地贡献出第一颗粘土,以诱发组织按其预计的“道”来发展者,便堪称为这级别的有“德”之“帝”。
在如此极端的例子里,“制令”已属于十分间接的暗示,与“无制令”的差别甚为模糊。故“道治”与“德化”的分界线,应属这类情况。
换句话说,“德治”的最高境界,很可能就是“善的莫迟”(Stigmergy)。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2_07 中介道之风 表徵肝亢
下一节:01_03 国学 DOT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