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從廣義的「萬有引力」看「無極」、「太極」與「後天八卦」
【無極、太極】
相對於星體的生滅循環,傳統對於宇宙循環,有更廣義與深微的觀念。
任何事物,若毫無互動,湊巧在彼此附近出現,遠看似是一堆聚合,便可權宜稱爲「無極」。
正如上帝曰:「人一個不好」。那怕是單靠 Trial & Error,物體早晚總會發現一些互動、交易的方法,使彼此牽絆(於人曰利,於物曰熵),進而開始靠攏聚集。「太極」由是出現。
【兩儀】
這種廣義的「萬有引力」,會將事物:
~要麼就牢固結合,成為穩定單元。例如太陽的主體,或是給老闆牢牢管束著的公司。
~要麼就有如行星。雖然擺脫不了太陽的引力,但又不至於完全失去自我,可以按情況不斷循環遊走。就似老闆要無止境捉開小差的員工,或生態上野狼與野兔的博弈。
因為星塵整體的上下左右移動互相抵消之後,剩餘的綫性移動就是共同的「慣性」,物理上是感覺不到慣性的,故此星系內部是感覺不到自己的直線移動。
但自旋則是不能抵消(習慣)的物理量,會逼著星系出現自轉與公轉,能被星系自己感知。正是「萬般帶不走,惟有業隨身」,Spin 大概也算是星塵的業。
有了核心「本體」,又有類似自旋與行星公轉等「循環活動」,那「兩儀」一般就是這樣這樣產生出來了。
其實不少近代人,如譚嗣同(心力)、李宗吾(向離心力)等,也試做過此等國學科學化的闡釋,但古代哲學比較接近熱力學,引用其它物理觀念,終是難以妥貼。
【後天八卦】
再試以後天八卦進一步論述類似星系的生滅週期。
中子星煉金的過程,若對應後天八卦的八個階段,大概是:
帝出乎震:(星塵或烏合之眾)聚集機制出現,核心因而得以定義,從而得以出現。
齊乎巽:廣義的萬有引力令事物自行往核心靠攏。
相見乎離:擠在一塊的事物,因聚合而多出「活動力」。需要理順彼此活動與牽絆的關係,繼續好好創造價值。例如恆星就開始核聚變,人就開始建立組織架構,生物就有其生態結構,各安其份。
至役乎坤:在「相見乎離」的結構底下,各自在自己地盤、結界內,發揮創價。太陽就持續核聚變發光,生物則於圈地之内,盡情發展成長。
悅言乎兌:外部資源開始磬乏,要為下一循環部署。一般需要從內部吐出儲蓄,以制造此次循環「作工」的精華,例如植物結果、結子。所以,不單只是演員,世間大部份過程的精華,都需要「由外到內,再出返去外」的過程來產生結晶。五行家稱這類過程為「土生金」,於天文則有恆星真實制造黃金的過程。
戰乎乾:當太陽已經下了山或秋去冬來,制度於春夏收藏的富餘精華亦已經耗盡,要素開始偏離制度的約束,系統極不穩定。有如黑社會頭子管不到小弟,嘍儸都不按規矩來犯事。於恆星則是引力開始約束不了自己本體嘅物質,瘋狂膨脹。組織散漫、本體流失。
勞乎坎:按固有制度難以維生,就要另想辦法。但由於新時代(帝出乎震)尚未有條件開始,只能試圖修補舊體制,以殘喘。
成言乎艮:若然過得了「勞乎坎」那一關,則必定是成功摸索出一種能於極度艱難環境底下,還是可以長期延續嘅模式。也是因爲這原因,以不動的「艮」來比喻之。例子有香港電影業極艱難時期的高效率營運模式,以及經典菜式如乾炒牛河、海南雞飯。。。
帝出乎震:新循環再現,但可以有兩種「帝」。一是重复上述所言,由上回散落的星塵,再自行重新組織。另一種則是已經有太陽的四季不斷循環,冬去春來的新時代,出現新一年的太陽帶領新循環的開始。上一循環「悅言乎兌」的結晶,經過「勞乎坎」的篩選,會使新一循環稍有所「進化」。於生物是新種子的基因進化,於星体則是更多化學元素參與新星的化學活動。
© 2017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