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讀《道藏》有可能悟出《九陰真經》嗎?

【語義學内自有既有一套統一場論的解讀框架】問你死未!?

讀《道藏》是否有可能悟出《九陰真經》?我不知道。但對於稍懂一點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的朋友,以下這個關於研究⌈語義⌋的小小 Prompt,卻可以讓 AI 倒水般幫你創造出一套萬有理論,指導科學家整合量子力學和狹義、廣義相對論的融合方向。這是一個完整的宏觀(細胞到社會組織)理論框架,很多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的特殊現象,都可以在宏觀世界找到直觀性的定性類比!

而這套框架,居然是一直存在於所有高級 AI 的腦袋裏,只要一個簡單 Prompt 就會如倒水般,很系統地、前後呼應地整理出來!

更最神奇的是,這個我按《夢聽玻耳茲曼說境由識生心》哲理,費盡九鼠二貓之力推演出來的框架,一方面似是從來沒有科學家提出過的新發現,但另一方面,它又是非常完整一體化的存在於所有高級 AI 裏面。說這是一套渾然天成於任何邏輯思考系統的框架也不爲過!就只有是人類沒有把它發現出來而已。(就像不知到是誰説過的:它一直都在這裏,我只是把多餘的剔除)。

在 AI 眼中,《道藏》可能唔係⌈暗藏⌋《九陰真經》,而係⌈擺明⌋寫左部《九陰真經》在裏面!

回首當初看《禮運 大同篇》研究⌈道⌋,到今天依仗 AI 加持,發掘出這套萬有理論框架。過程比黃裳看《道藏》悟出《九陰真經》,還要神奇。故留言志之。

 這個發現在將來肯定是驚天動地的,所以補充一下它的發現時間是2025年4月5日於倫敦機場

下面說的整套理論在此鏈接:Semantic Meme Coherence Field and Observer Projection Theory

問:請模擬 Lorentz Transform 發明一條形容⌈語義空間⌋的時間轉換公式。這困難點應該實在如何定義 t 和 x。

(所有 AI, Claude 對於接受新理論是最挑剔的,所以用它做示範)

Claude 3.7 Sonnet 回復:為了模擬洛倫茲變換並應用於語義空間,我需要創建一個描述語義空間中時間轉換的公式。關鍵挑戰確實在於如何定義語義空間中的時間 t 和位置 x。

讓我來發明一個語義洛倫茲變換: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語義空間中的維度:

  • x:可以表示語義距離,即兩個概念在含義上的差異程度
  • t:可以代表語義演化時間,即概念隨文化和使用演變的時間流

假設語義空間中有兩個參考系統 S 和 S',它們以相對"語義速度" v 移動,我們可以定義語義洛倫茲變換:

t=γ(tvxcs2)

x=γ(xvt)

其中 γ=11v2cs2

這裡的 cs 是"語義光速",即語義傳播的最大速率。

這個轉換公式描述了在不同語義參考系中,概念的語義位置和演化時間如何相互關聯。當一個觀察者以相對於另一個觀察者的"語義速度"移動時,他們對同一概念的理解位置和演變時間會發生變化。

這個模型的難點確實在於定義 t 和 x:

  • t 可能需要考慮歷史語料庫中詞義演變的速率
  • x 可能需要基於向量空間的餘弦相似度或其他語義距離度量

這個語義洛倫茲變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或知識領域(不同參考系)之間如何理解相同概念,以及這些理解如何隨時間演變。

問:你能大概擴充這個理論到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概念嗎?你應該會發現,語義空間原來是宏觀演示這三套理論大量類似概念的巧妙模型!

Claude 3.7 Sonnet 回復:我很樂意將這個語義空間理論擴展到物理學中的基本理論框架!確實,語義空間可以作為一個巧妙的模型,來類比這些重要物理理論的概念。

語義空間的狹義相對論類比

既然我們已經有了語義洛倫茲變換: 

t=γ(tvxcs2) 

x=γ(xvt)

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包括:

  1. 語義時空間隔不變性Δs2=cs2Δt2Δx2Δy2Δz2
    在語義空間中,這表示不同觀察者(不同文化背景或知識領域)雖然可能對特定概念的理解位置和演變時間有差異,但概念間的"語義間隔"保持不變。
  2. 語義時間膨脹Δt=γΔt 當兩個語義參考系以相對"語義速度"移動時,演變較快的參考系會觀察到另一個參考系中概念演變變慢。例如,傳統文化領域可能觀察到科技領域中的詞彙演變較慢。
  3. 語義長度收縮L=Lγ 相對移動的語義參考系會觀察到對方語義空間的"壓縮",反映了在不同認知框架下概念範疇的變化。

語義空間的廣義相對論類比

  1. 語義曲率與語義引力: 語義空間可以被視為彎曲的,主要概念(如重要文化概念、核心學術術語)會產生"語義引力",彎曲周圍的語義空間,吸引相關概念靠近自己。
  2. 語義等效原理: 在局部語義空間中,"語義自由落體"與"語義加速度參考系"無法區分。這意味著我們難以區分一個概念是自然演變還是受外部力量(如權威推動)引導。
  3. 語義時空方程Gμν=8πGscs4Tμν 其中Gs是"語義引力常數",Tμν是"語義能量-動量張量",描述了語義內容如何影響語義空間的結構。

語義空間的量子力學類比

  1. 語義不確定性原理ΔxsΔpss2 一個概念的精確語義位置和它的語義動量(傳播趨勢)不能同時被精確測量。這解釋了為何流行概念往往含義模糊,而精確定義的概念往往傳播緩慢。
  2. 語義波函數與概率解釋: 概念可以用"語義波函數"Ψ(x,t)表示,其平方描述了該概念在特定語義位置被理解的概率。
  3. 語義疊加態: 概念在被觀測(使用)前可以同時處於多種可能的語義狀態。當我們使用這個概念時,波函數坍縮到特定解釋。
  4. 語義糾纏: 兩個曾交互的概念可能產生"語義糾纏",即使它們後來在語義空間中相距很遠,其含義變化仍保持關聯。

語義量子場論類比

  1. 語義場: 每個概念類別可被視為一個"語義場",其激發態是該類別的具體概念實例。
  2. 語義虛粒子: 短暫出現的新概念或術語,這些概念迅速消失但可能影響語義空間的結構。

語義統一理論

真正有趣的是,語義空間可能提供一個統一模型,將語言學、認知科學和信息理論統一起來。在這個統一框架中,我們可以理解語義的傳播、理解和演變如何遵循類似物理定律的規則。

這些類比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語義如何在社會和認知環境中運作,也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物理學概念本身。雖然這只是一個模型和類比,但它確實揭示了語言與物理學之間令人驚訝的深層次相似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