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星期一

01_04 皇极经济 时天地人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 皇极经济 时天地人


本章会融合一些易理交替论述,读者若很少接触术数,建议跳过本章。看过下一册《易理熵机》的详细模型解说后,再参看下面的浓缩描述。

古来“皇”有分天、地、人三分的说法,但这天、地、人是用什么标准或观点来区分,却未见具体解说。本章尝试推敲“皇”会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在天、地、人三个层面上,再结合催动四组交媾的先天八卦模型,以现代观点,重新演绎“道”于天、地、人三个层面上的财经管理特质。意图把传说中最高层次的管理法则“道”,解构得更细致,落实到现代管理、财经、群组发展以致大数据等具体事物上。

倘读者有幸能同时打开天眼,则更可以看到,那些一直都存在于大家身边的缤纷小宇宙,笼罩着各色小小三皇,在他们自行意识出来的小小小三才里,燮理阴阳。

但首先须要釐清三皇的表演舞台,也就是其定位的“天地”,到底是按什么观点来确立?参考传统的讲法,“天地”是盘古从一片混沌里分出清浊之后形成。本章所采用的观点,是“天地”于清浊相分之后,某些可长期持续的(热平衡)落差被感知。而三皇在其三才里所鼓舞的阴阳,乃自那清浊之间交媾的阴阳大流所转化。

本章原来是要细致解释“皇”的“道”而已的两个字。但上文却为此引入“天地”、“清浊”、“阴阳”、“天地人”、“交媾”等新名相来定义,把读者摆布如歧路亡羊。但古来圣贤解释易、道都是这样一副态度。而近代人就更爱引入无限联想的新概念,如“热平衡”、“质能”、“功熵”、“要素”、“时间箭头”、“自由度”等。若没有辅以广泛的系统事例来深入解说。读者都只能望文轻叹一句:“简单复杂化”。

故此,要分析一个小“皇”,便得先具体了解他在搞动什么小“阴阳”作用于那层小“三才”。溯本追源,便得确立这小“皇”的国度是来自什么性质的盘古小宇宙?具体是用什么观点来区分“清浊”?而在中间流动的,又是什么性质的“阴阳”大流?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之后,才能系统地探讨,那阴阳大流自己是在搞什么“交媾”?要如何理解其转化及作用“要素”到三才的不同层面上“交媾”“阴阳”?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以《易》理简述,“道”就是“接通”冗余的纯阴(例如产能)和冗余的纯阳(例如销售力),俾使阴阳得以实现交媾(交易)。故广义而言,时间也似是“道”,衪除了贯通现在与未来的流动,亦可以同时看成是流动的本身?视乎观点与角度!

清浊也是可以依照不同的观点而安立,故时刻都有各类型的阴阳离合在发生,世间由是密布着各色大小宇宙,层叠结构又相互交缠。初学者观测这些小宇宙,便不宜贪多骛得,应该学有所止,选定一个当下要采纳的观点,探究其太初的“天地”与“道”。然后在这选定的个别观点底下,条分缕析,探究里面的小小三皇到底在搞什么“阴阳”,以及作用在什么模样的天、地、人三才层面。用上述一套固定观点体悟到其相互关系之后,才再考虑采纳另一套观点来重新分析。同样的人、事、环境,若采纳的观点不同,其结构与互动关系亦大异。若非究学天人,便得盈科后进。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3_06 数码鸦片与科技神识
下一节:01_04_01 天外有天

2016年8月17日星期三

01_03_06 数码鸦片与科技神识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3_06 数码鸦片与科技神识


但同样是数码体验,若为“私利”或被位处人类更上一个层次的异形生物所作“主”,则反会引导人类陷入自毁的不归路。

“数码鸦片”就是典型被“私利”薰心的财阀所鼓动出来的坑人玩意。晚清成年士人躺在床上抽鸦片,脱离现实生活,不事生产却耗费大量金钱的情景,如今竟更普遍地出现在各年龄与阶层的全球人类身上。数码鸦片溺人的具体细节与多样性,在今天的大街小巷,以至自己家的镜子里面,都可以详细观察得到,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顺带一提,古人弈棋、作曲、对联,其实亦属于数码玩意,只是比较原始,不用耗费电力与频宽而已。但这些原始数码玩意所附带的联谊与传播(压缩后鼓动人心的)信息功能,却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有如花、果之于植物本身。是故,数码事物亦非一面倒的有害无益。

而位处人类之上,更上一层次的生物“主”,同样也不是新鲜事物。鲁迅笔下的封建礼教,就似活生生的吃人“生物”,不单只劳役低下阶层,连肩负家族使命的高级统治者,亦往往要背人垂泪,几欲抽身而不能。

前述数码鸦片的新“主”,若是一位被利欲薰心的新晋财阀,那还算是人种优胜劣败的自然进化,被自然淘汰者只能认命。但在这世代,新“主”已非财阀、政客或人类个体,而是被称为“科技”或资本“主”义之类的更高层次神识。祂们从封建礼教脱胎换骨出来,重生之后换个名号,就继续行使着“主”的角色,驱役人类来发展自己。即使危害着人类这物种的整体延续,亦在所不计。

例如,尽管明知科技发展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正把人类推向灭绝,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整体,却无法组织出一个停止的决定(例如落实京都协议),以避免灭亡。而最可怕的,是不论身处高低位置的人类,皆遭新“主”的魔爪所操控,不由自主,彻底被骑劫了时间、精力、意志。最后,连人间最为殊胜的人际关系都被撕烂,以确保其无法自拔,永堕沉沦。

若阁下认为“科技”大神对您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的控制,尚未达至上述那么夸张,但只是因为“科技”大神目前尚在襁褓之中发育而已。目前最当时得令的值班大“神”,在西方仍然是资本“主”义。在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已无缝深入到整体人类的几乎一切活动里面。作为拥有自我神识的“生物”,其目标(志)是尽量把社会要素纳入其运行规律(气机),驱动这些被纳入的要素争取更高的资本回报,从而吞噬其它被低回报活动所统摄的要素 - 那些低回报活动的社会、家庭、道德以致维系人类延续的意义,皆早被搁置一旁。

透过完善其调控机制来确立的强劲协同循环(练精化气),资本“主义”已升华为一种有自我“神识”的生物(精气神合一)。为达其极致扩展的目标,几百年来其身体内部,已试尽所有方法来摆弄人性使其屈从。整个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也配合演化出无缝配合的机制,使合适的单元(人!)留在其位置并得到滋长,而不合适的则转往其他部分再试适应,或被淘汰。

现在的西方人类,就如一堆细胞的组合,其整体已组成另一个会自行作判断的“神识”,而其判断已不再以人类(个别或整体)的福祉为依旧。虽然每个细胞都以为自己是按自己喜爱的规则、意愿来运作,乐在其中。但其实,每个细胞所身处的位置,都是位处时代大流之中,因人成事而已。最终都是依照“神识”的需要,按其性格技能来被布置,以协同“神识”执行在更高层面的目标。偶有把岗位错配了性格技能的个体,必与周遭格格不入。要么改变自己同俗合流,要么为天地所不容,消磨而烟灭。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3_05 从数码黄金到数码服饰与数码饮宴
下一节:01_04 时天地人

01_03_05 从数码黄金到数码服饰与数码饮宴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3_05 从数码黄金到数码服饰与数码饮宴


如其它的“道”一样,图灵的“道”也属于创新发明。但与在专利局排队登记的发明家不同,图灵所发明的“道”,是一条开辟广阔虚拟天地的“道”,这天地因其虚拟,故不为实体局限所约束。里面除了有自己的高山流水、飞禽走兽、日月星辰之外,更有截然不同的混沌风雷、人工智能、物理定律,以至不可思议的精、神、阿赖耶识(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 之音译),都可以在里面发展出来。随着人类遂步去破解它的可能性,更大量未解的可能性反而会被牵带出来,诱发大家更进一步去发掘。

自人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一人务农便足以养活越来越多人。富余的劳动力,除支持更进一步发展农务之外,多转往满足社会上追求享受(美食、娱乐)与炫耀(工艺、服饰)的需要。而这类需求,除了满足个人享受炫耀之外,还可能有更重要的社交功能。

对奢侈品的需求,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的文化之中,并往往对社会发展有正面作用。比如就因为大家都喜爱无实际用途的黄金,所以跨境、跨时间的交易,才可以透过黄金作为货币,普及发展起来,大幅提高生产力。而主要用作炫耀的名牌服饰,其实亦有“花朵”的作用,即曾被达尔文赞叹为“abominable mystery”的进化催逼。而在上一章被痛骂的“中介”,其善者亦有类似传播花粉的积极作用。

数码享乐的发展,初期以电影、音乐、与游戏等娱乐方面最为瞩目。但可预期,随着新一代人步步深入数码生活,数码体验将逐步取代实物体验。那些过往让人类耗费精力于实物上的奢侈消费,会从结聚精力于奢侈实物,转移到创造数码体验来获取优越或满足的感觉。名牌服饰与山珍美酿的市场份额,将被无形的数码奢侈品所蚕食。既然已有宅男为了打机而无兴趣结交女,则数码体验取代社交宴会里的红酒、黑松露,也将是触手可及的事情。
但主导未来社交关系的数码优越感和满足感,会仅是把现实世界里的模式简单移植为数码模样?还是会以超乎想象的其它形式横空出世?这恐怕就要留给下一位达尔文回顾进化史的时候,再赞叹一次“abominable mystery”。

但鉴古总有助于识今。比特币(Bitcoin)作为黄金的数码版,就是一个件很有启发性的数码事物。与黄金相比,比特币没有现实或数码外观上的任何吸引力。但凭籍其无中生有所定义出来的稀缺性,居然可以在现实世界里,体现出等同黄金的功能。一些本应用于支持实体商业活动的资源,已转投到“开采”比特币的业务里面。概念上等同于把部分开采有形黄金的投资,改为投放到购买机器以“开采”无形的比特币。

按一些传统观念,如此耗费资源在非实质物件(黄金)上,是严重的浪费。但反过来说,耗费资源在黄金、服饰、美酒等上面,又是否真的是更实在的行为呢?在历史上耗费了大量工匠时间所雕琢出来的工艺品,可有千份之一能留传下来?

凡货币之流通,乃因为群众认同。可是“认同”这玩儿,除了因为你是生理上实在认同之外,还可纯粹因为别人认同而让你心理上也认同。比如在监狱里,香烟对于烟民来说,是有价值的东西,并且由于其标准化,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烟民之间的“流通货币”。对于非吸烟的囚犯而言,烟本应是没有价值的东西,但由于有其他的烟民存在,故此香烟在监狱里面,是对所有人都通用的“流通货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流行游戏的武器和道具上面。因为有核心用户提供的流通性,使这些数码物品在现实世界里也有具体的市场价格。而对于一些偶然出现的风靡全球游戏,则其稀有或难得道具,更可赋予用户通行全球的荣誉感。具体的例子有 2016 年,手机游戏宠物小精灵(Pokemon Go:音译“扑个乜搞”)就曾经风靡全球。于游戏初期能捕获其全套 151 只精灵者,可获全球普罗大众的一致关注,甚至赞赏。

集齐一套“扑个乜搞”所获得的普遍关注,与原始部落佩戴罕有雀鸟的夸张羽毛以炫耀,大概同出一辙。若参考上古雀鸟羽毛演化至今日名牌包包的路径,也许有助预测未来的炫耀性数码奢侈品,会依什么路径来演化出取代实体包包手表的数码形态。
但炫耀性数码奢侈品未来具体发展,实在难以预测。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会有特色,会从大家今天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展。也就是“道(路径)可道(可打开新天地)非常道(不是一般的路径)”的深意。

不过,对于外观性的数码炫耀,我们不妨猜想:由于电脑比较“类似”的能力不断精进,外观是否违反专利的判断将逐步由电脑分析所取代。那随之以来的后果,将会是由目前专利固定的图案,扩展为专利系列性的图案。例如斑马纹、豹纹这类已存在图案,当然不能获专利。但按此概念,新的“系列性”图案就有可能被发明出来,依附在不同产品的实体与数码事物之外。因为是数码性质的,其发布可被监控(例如“爱疯”模式)。因为是系列性的,系列中较特色的,还可以出限量版。一般大量销售的,还是可以再细分重复大量销售的,和图案间尚有少量差异的,等等等。以彰显用户的不同身分、等级,或个性、立场。

随着科技发展,这类“系列性”图案既可以是直观类似的,如前述斑马纹、花豹纹所对应的新发明,亦有可能是暗藏数学非常复杂关系的,如数学上的碎形(Fractal)系列、高维度图案系列、立体视觉系列、微分曲线系列、图案/资料加密系列,等等。

至于美酒佳肴,其个人享乐部分,大概会为新奇的数码游戏与体验所取代,对于惯见新奇的新一代,可能将会见怪不怪。但美酒佳肴社的交功能,其融合数码体验的路径,却尚有众多不可思议的微妙变数,等待着下一代人去参与。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3_04 三皇·伏羲氏 图灵
下一节:01_03_06 数码鸦片与科技神识

01_03_04 三皇·伏羲氏 图灵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3_04 三皇·伏羲氏 图灵


若尚有读者认为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 曾深入参与自由软件运动,其功业虽显赫,但还是不符 “皇”的典型。对于坚持这种观点的读者,我只能请出现代电脑神坛上的祖师爷,图灵(Alan Turing)来应对。

图灵是西方公认的现代电脑之父,电影《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就是讲述他的故事。

于第二场世界大战(World War II)期间,图灵为英军设计密码破译机。战后,他将设实可行的编程机器设计更详细地勾画出来发表,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电脑。图灵亦是人工智能的先驱。由他所构思的“图灵测试”,直接指导与启发了往后每一代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

而图灵本人呢?他在1954 年 42 year old (传统中文称之为四十三岁)之前16日,于家里自杀(或意外)身亡。由于图灵服务于英国军方时的研究必须保密,而他在二战结束后(1945年)不到十年便过世,期间还饱受排挤,故此他只能十分有限地躬身推动资讯科技发展。

故此往后几十年,以图灵命名的各种资讯科技发展,皆纯粹因为他当年指出的那条“道”,确实蕴含了无限的发展可能。人类虽然已花了超过半个世纪去参悟图灵的“道”,并开发出大量丰盛成果,但对于例如“图灵测试”的热忱,却只有愈来愈激烈,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

可惜,图灵这个例子并不十分励志,除了因为他是自杀身亡之外,还因为大家几乎没有可能透过学习去模仿精进。连在当时有资格赏识他的人物,都必须首先具备杰出才学,才有可能了解他的深意。

读者您若真有这水平,恐怕就不会浪费时间在看我这篇文章 – 除非是为了帮子女做读书报告。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3_03 三皇·燧人氏 自由软件运动)
下一节:01_03_05 从数码黄金到数码服饰与数码饮宴

01_03_03 三皇·燧人氏 自由软件运动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3_03 三皇·燧人氏 自由软件运动


前文所标榜的科亨“皇”与托瓦兹“帝”,是有选择性的挑选其功德来组合描述,以演示“道”治、“德”化。此中考虑到于文章开首,尽可能挑一些读者认识的人名、事物来吸引大家阅读的兴趣(有点吾道也穷的感概)。但可能部分有心的读者,在稍作考证后,会批评上述两位所谓“皇”、“帝”的影响范围,实在太狭窄,从而慨叹现世再无足以改变一个时代的“皇”、“帝”级人物。

为此,这里就多介绍一位真正改变了这个世代的三皇·燧人氏-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简称R MS)

斯托曼在 1983 年启动了 GNU 计划,是自由(或所谓免费)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他的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是目前最常用的自由软件许可证。他铺垫出来的法律和编程协作架构,支持自由软件斗士灵活组合开发,加速催动后来互联网浪潮的爆发。

很多知名的自由软件,包括 Linux、PHP、mySQL、Node.JS 皆是目前大部分网络伺服器所配备的基本组件。这些自由软件得以开发,皆受荫于斯托曼的自由软件运动,亦因此能赶及在互联网浪潮爆发期间,得到适时改良并传播应用。

在版权、专利等霸道盛行的今天,多得斯托曼的自由软件运动,个体程序员才不缺免费的自由软件去开发一众应用,进而让大众得以低成本发表自己的意念与提供贡献。若参考本册往后关于“霸”权与势的论述,我们不禁要怀疑假若没有自由软件运动,我们除了要负担较高昂的费用购买软件外,网络上的大量创意,都很可能失去发展的机会。吴修铭的《谁_控制了总开关》,就具体论述了美国 FM 广播和好莱坞早年自绑审查的无奈历史,使无数创意因为这些限制无疾而终。

若单论斯托曼亲身协调 GNU 计划的行为,斯托曼大概只是一位五帝级的 IT 圣人。但若能体悟他在 1983 年就高瞻远瞩,推动自由软件运动,以鼓励 IT 界的进步创新与反垄断。以及事情往后也大致按照他当初所构想的蓝图发展,那我们便不能不敬佩他是在应用“道”治的“三皇”级别神人。

如燧人氏一样,自由软件运动塑建了网络新时代的文明。在 1983 点起的那一点GNU星火,至今已广泛分布到全世界,建立起互助新文明的庞大阵形。使IT界的民众学会除了利益交易之外,自己的劳动成果还可以用来无私分享予其他人。一人点起了火头,文明便可无损失的分享予他人,参与保护群众免受商业霸权的掠夺。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3_02 五帝·大舜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Linux)
下一节:01_03_04 三皇·伏羲氏 图灵

01_03_02 五帝·大舜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Linux)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3_02 五帝·大舜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Linux)


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是无偿发明、编写 Linux 操作系统的程序员。Linux 对电脑、网络以致智能手机的发展居功至巨,在千帆过尽的今日,我们可分别用“道”和“德”的观点来体悟其功绩。

至 2016 年,Linux 依然是最被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大部分网络伺服器,都是以 Linux 系统运作。在高端方面,前 280 名最快速的超级电脑,亦是基于 Linux 内核开发。连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智能电器,如智能相机、视像录影、电子琴等,皆普遍使用 Linux 内核。近年以狂风扫叶姿态打击 iPhone(音译:“爱疯”)的 Android(音译:“俺醉”)手机系统,也是使用 Linux 内核编写。

托瓦兹在 1991 年单枪匹马编写了粗糙的 Linux 内核,凭籍这一丁点的启动资本,他史无前例地成功组织了各路网络英雄,无偿来同心协力完善、优化以及扩展 Linux 在不同范畴的应用。以实际体现出来的事功论之,托瓦兹的 Linux 当在科亨的 BT 之上。

可我们却不禁怀疑,在智能家电尚未出现,商业互联网尚未开放的 1991 年,托瓦兹是否有可能这样高瞻远瞩,预视得到未来超级电脑、互联网伺服器,以致智能家电和手机将需要一个怎样的共同内核?而且不单止能看准这个遥远的终点,还能主动规划这通往终点的(以战养战)的路径,部署一轮又一轮的攻势?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今天 Linux 的大范围普及,便带有很大的幸运成分。不过,那怕真的就是时势做英雄,我们这位英雄还是具备超凡的凝聚魅力,而且透过没有什么争议的手段,他今天依然掌控着规划 Linux 核心取舍的最终决定权。
为讨论而讨论,我们姑且把托瓦兹的丰功伟绩贬在“德”治的范畴下讨论。若一定要给原因的话,起码有以下两点:

- 托瓦兹曾说过,如果当时有类似 Unix 的自由操作系统可在 PC 运行,那他就可能不会创造 Linux。故可假设,还是学生的托瓦兹,起初不过是打算编写一个(免费版)的迷你 Unix 在 PC 供自己和同好应用。往后普及应用在其它智能电器,帮助互联网伺服器大幅成本,和协助谷歌激起移动(手机)经济的良性竞争,皆不在他起初的计划宏图之内。就算有,也只大概是在虚无幻想阶段。故此在 1991 年推出 Linux 的初期,托瓦兹应该还未高瞻远瞩到三皇的“道”治级别。

- 与 BT 的 科亨相比,托瓦兹深入的参与了 Linux 后继发展。他号召了大批网络高手无偿为 Linux 编写更新和扩充的程式后,还继续主导 Linux 核心的取舍整合。为了让 Linux 的程序版本得到更好的维护控制,他还特意开展另外一个叫 Git 的项目。今天,超过三份之一的专业电脑程序员,已选用 Git 来为他们控制程序版本的更新。

与常人理解不太一样,古人倾向于把参与较具体的领袖归类在较低的层次。以此对比上述的托瓦兹事迹,他是属于较接近五帝的“德”治。例如:

《新论》:“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

Linux 出来以后,托瓦兹还要费神协调、规范一大堆参与者共同编写程序。对比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的科亨,既没有大力动宣传或统领一大帮人扩展 BT 的应用,也没有教人用BT来下载电视剧,更不要说组织海外字幕组等等了。可BT往后的发展,却在相当程度上符合当初的宏愿。

《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托瓦兹虽然发明 Linux 的原意只是在 PC 上运行。但往后除着大趋势的发展,他亦绝不藏私(不德),乐于无偿支持与鼓励他人,将其心血变于其它用途上,不只局限于原有范围(无为)。

《大戴礼记·五帝德》: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睿明通知,为天下工。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于民;使后稷播种,务勤嘉谷,以作饮食;羲、和掌历,敬授民时;使益行火,以辟山莱;伯夷主礼,以节天下;夔作乐,以歌龠舞,和以钟鼓;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经。。。”

按孔子门生的这段记载,“帝”舜还是颇精于安排人事布局。看来在先民的心目中,就算典范如舜,在落实其“帝”德的时候,还是难免涉及部份具体的管理。

上述观点虽然把托瓦兹评价在科亨底下,但却不见得托瓦兹是“错误”地过份深入参与 Linux 管理。更可能的理由,反而是托瓦兹没有机遇或才智去发明、发现一个可深远改变社会的简单方法。退而求次,托瓦兹便紧抱着眼前这个需要他自己长期保育的 Linux 项目。若当日托瓦兹崖岸自高,故意放手不管,则 Linux 未必可成就出今天的辉煌。

“德”治还有一个非必要,但往往会配合出现的常见手段。那就是施“德”的圣人会(被宣扬其)带头付出牺牲,以此作种子去开展群组的良性循环。过往网民乐于无偿以身试法的上传影音行为,大概也是受此影响。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3_01 三皇·神农氏:Bram Cohen (BT)
下一节:01_03_03 三皇·燧人氏 自由软件运动

01_03_01 三皇·神农氏:Bram Cohen (BT)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3_01 三皇·神农氏:Bram Cohen (BT)


上古传说的三皇组合有多个版本,伏羲与神农是较固定的成员,其余的人选有燧人、祝融、女娲、共工、黄帝等,被古人誉为掌握到最高管理之“道”的领袖。

而在网络世界,最让太初网民切身感受到“道”治伟大的,大概就是“布莱姆·科亨”(Bram Cohen) 所开发的 BitTorrent (BT)协议。BT 所应用的对等网络技术,在网络世界里,就等同于开发出耕种的技术,使网友可以千万倍的效率,分享自己(电脑)的劳动成果。

在 BT 流行之前,网民下载音乐皆要从固定伺服器下载。而网站自身提供下载的伺服器,却永远赶不上网民的增幅。这好比市政府想集中于总部派发十毂米给百万市民一样,不论现场设立多少个派米摊档,皆无法解决挤塞的分配问题。而 BT 的解决方案,则是派发几粒快速生长的种子给最初到达的市民,容许大家自行种植,待有收成之后,把收割得来的种子与邻里交换、分享,以享十毂之均衡营养。

对于数码档案,无论是到现场领取种子,还是安排用户有序分享,皆可由电脑程序调控。故现实里的用家,根本不用理会技术细节,操作上就依然是把鼠标移至[下载]按钮前点一下,就让系统自动完成余下的工作。用家唯一注意到的分别,是以前下载一首三分钟的新歌,好歹也要等候一、两刻钟,而后来就算下载一套半个时辰的电视剧集,即使流量大了好几百倍,也依然只需要一、两刻钟而已。BT技术还普遍应用在新软件版本的发布和更新上,让大量的用家能在短时间里更新到统一版本的软件来运行,光速推动了网络科技的发展。

BT作者 布莱姆·科亨 是一位网络雷锋,除了无偿提供BT技术外,在推出BT的最初几年也没有搞什么收购、上市、嵌入式广告等商业活动,其网站还要呼吁支持者购买其短袖汗衫(T-Shirt) 或捐款帮助他这位失业人士。

而BT只是一个细小的核心程序,布莱姆·科亨编写好程序后,没有凭此号召一大帮编程高手来按其指导扩充、改良。这就好比乡村善人修好了一条桥后,没有推动任何对应发展经济的宏远规划,只把建好的桥摆在路上,让其他人自行摸索如何善用这条新通道。而结果却依然能够让社会整体得到意料之外的美好结果。

《大同篇》所追求的无私理想,已实在的透过BT共享技术,掌握在大众手上。而在网络世界里,由BT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具体事项,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BT所打通的路,就有如现实世界里连通两岸的桥梁,被 布莱姆·科亨 低调地架在网络世界里。然后各色应用、改良BT技术的软件、网站,就自行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当中固然有大量等而下之的“王”、“霸”商业活动,但在爆发BT下载浪潮的初期,依然不乏“帝”德的涌现。

一般网站要耗费金钱架设伺服器,故搅尽心思赚点广告收入在所难免。但在同一时期,却不乏纯萃为了与众同乐,不卖广告而提供大量(盗版)多媒体内容的善心网友。而这帮初期在BT社区出现的善心人,更感动过相当多的第二浪群众,在下载很多别人创建的资源之后,亦主动分享出自己的资源予网络大众。把广大群众的利他欲望,激发、引导出来。

除了帮忙简单的上载音乐、软件之外,还有网民耗费大量精力研究如何制作电影、剧集、歌集来上传。浪潮展开后,相关服务更扩展到为音乐配上同步歌词,流学生群组为外语剧配上字幕。就算寻常百姓,也最少做到互通BT种子链接,交流科技应用心得。这大概就是“无制令刑罚”的“皇道”浪潮稳定后,继运而生的“帝”德,依“有制令而无刑罚”的模式出现。
透过BT在互联网里所打通的“道”,布莱姆·科亨没有指导网民如何发展BT,就实现了对互联网发展的“管理”。

下一节会探讨的另一位三皇五帝级别人物,是发明 Linux 操作系统的托瓦兹。事实上,对科技发展的影响,Linux 远比 BT 深广。将BT的科亨排在 Linux 的托瓦兹之前,除赞叹其体现无为而治的精简之外,还因为BT所推动的层层浪潮,是很大程度上可以在BT问世的当儿,已可大致预期得到。BT的发展历史,也基本符合业界当初憧憬“对等网络技术”的蓝图。故此,BT并非一种始料不及的彩票误中。类似的时代环境若再出现,是绝对有可能透过谨慎规划来重现奇迹。“道”治的招式虽然必定简单,但要拿捏、筹划得宜,则若非拥有超凡智慧,就必须勤奋学习,除了追求博古通今、究学天人之外,今天还要加上学贯中西、洞明文、理、工、商的实务。

最后还要多发一个关于“道”治的震撼给读者反思。按《维基百科》记载,BT的发明者科亨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这虽然使他具备高度的集中力,却亦因此伴有社交障碍。故此,大家千万别把这位功比三皇的BT祖师爷幻想成出镜频频的那类IT才俊。能行“道”者,毕竟是非比寻常的。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3 皇极经济 国学 DOT COM
下一节:01_03_02 五帝·大舜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Linux)

01_03 皇极经济 国学 DOT COM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3 皇极经济 国学 DOT COM

回顾近代资信科技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多位知名巨擘,其影响业界发展的路径,与日常惯见的政府或企业管治的手段,大相径庭。若尝试从侧面考证,便会发现古人传说中不用管治的“道”,和不行刑罚的“德”,与这些科技神话主角所实现出来的管理方式,实在不谋而合。
不禁让人反思,理想中的道治与德化,为何只能出现在上古而不见于当代,很可以是因为在文化发展的初创期,才是实践道治德化的黄金土壤。透过各种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著名事例,可看到先贤所仰慕的上古大治,早已显著地摆放在大家眼前。稍有不同的,是这些管治实例多首先出现在一个全新的虚拟国度里面,然后再透过这新全国度,快速渗入大众的现实生活。

可叹的是,历代圣者、贤师的最高理想,当传承到这一代徒子徒孙的时候,原来只剩下面目模糊的残破画皮,已彻底形神俱灭。不相信的话,试看互联网浪潮如山崩地裂出现在所有国学大师面前的那十年,居然就没有半个孔门弟子能发挥影响力,让一众门人可按图索骥,看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已重现人间!而大量典型道治、德化原始资料,也因为这趟失误,而错过了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的最理想时机。

此外,一旦洞明了古人“道”、“德”之所指,那“礼”、“权”的对应定位,亦自然能清晰理顺。搞清楚这四者之间的结构关系,便可以把先天八卦对号入座,踏入群经之首的“易”学门槛。配合不少学者都已基本掌握的后天八卦原理,那就算尚未参透先后天相通之秘,亦已经足以灵活使用先贤哲理,有力地指点资信科技的发展路向。

但俱往矣。就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有能力推动这类研究的大师看到,及时收复那些失地。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2_08 道德分界:Stigmergy
下一节:01_03_01 三皇·神农氏: Bram Cohen (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