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_07 世事通明皆学问
要提醒大家,虽然“道”的效果是提供“选项”让新的阴阳交媾模式得以实现,进而产生经济价值。但在现实里,也有些 “选项”是需要在其它“选项”减少后,才能得以打通。比如电影里杀过人的警察,才可获得黑帮老大无条件的信赖。与世隔绝的村落,会发展出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工艺。反过来说,亦有研究谓原始部落常夸大外面世界的可怕,由此产生的凝聚力,也同时使部落远离外界独立发展,由此自成一族,文化自孕一格。
所以,开通天规物律路径的道,除了透过提供更多选项之外,也可以是透过更多限制与保护来体现。当中涉及的道理,是滋育一个物种便难免会对其他物种的繁衍与进化购成压力。山泽通气的这一对天道八卦,常代表着“滋养”与“淘汰”这一对互为共轭的阴阳。
初通“道”“德”,或许会以为,简单的修桥整路、为社会提供更多选项,就已经实现了“道”治。这样便会忽略了按不同时序、打通不同选项路径,会使社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的考量。而安排时序和选项,其实也是限制其它选项的等义词。当中所包涵的高深睿智,才是“道”治为何可称之为“治”的精粹所在。故此,“发明家”必须有宏大的理想与目光配合,才真有资格真正厕身三皇级的道“治”。
较全面探讨先天八卦模型的理论,要在第二册《易理熵机》以专门篇幅来详论。对《易》学现代化有兴趣的国学迷,可参考西方关于创新的科学理论,反正所有学问去到最高层次终会相通的。
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可与先天八卦模型紧密互参。熊彼德的景气循环与创造性破坏论,也可助补充后天八卦的细节。盖茨赞助David Christian的《大历史》层次论,亦颇有《皇极经世》的元、会、运、世味道。数学上的碎形(Factal)结构,就常常出现在风水、算命以及《皇极经世》里。而不同商业周期或工业板块的互动,则与王唯工在《气的乐章》里以“器官共振”来解释《皇帝内经》的十二经络的原理相通。
此外,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创造的“寄因” (Meme) 概念,乃《易经》“帝出乎震”的原始意思。在西方追捧“寄因”理论的学者,正缓步发展一套对应的数理工程学。可预期(百年后)当这套理论成熟之时,就是先后天八卦和五运六气的数学大白于天下之日。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6 “易逆数也”的调控观
下一节:01_04_08 皇极经济懒人包 根苗花果
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
01_04_06 “易逆数也”的调控观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_06 “易逆数也”的调控观
古来系统调控理论,当以《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为极致。但其系统复杂庞大,又多细微的争议,笔者无力引入作简单讨论,故此本节只会沿着有比较具体定义的现代观点切入。
《易传·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古来对“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有着不同的解读。若包括术数各门派的见解,则可谓有无数细节上的分歧。不过,大原則卻基本类同,即:按往事顺序发生的逻辑,反推就可以预测未来。这“顺”、“逆”的定义,若详细推敲,还是会发现好些语义上的疑问,但大原则应错不了。
将上节“时皇”提及的时空不异概念与“《易》逆数也”的大原则融合,则可将两者都描画得更生动具体。
例如,本应是顺着基本“人理”往未来发展的事物,若“时皇”真的有如扭曲了“人理”的时空,让未来透过时光隧道影响现在。则《说卦传》的所谓“逆数”,便能形象地看作是未来对现在的“实质”影响。这和“预测”没有很根本上的差异,但卻將概念提升了一各层次。而这一顺、一逆,更能生动地描述为透过时光隧道来发生的互动。
另一个没有那么科幻的切入观点,则可理解“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乃一般广义生命(太极、寄因“Meme”、生态、自反馈可持续系统 ... 之类)的进化过程里面,各要素需要出现的次序。上文提及 Nick Lane 所著 《生命的跃升:40 亿年进化史上最重要的 10 个关键》 的第二章,就有详细描述太古的 DNA 元祖,大概是在什么样的缓慢流动环境(天地定位的流),因为被困住才得以滋长和按步就班演化(山泽通气),最后更成功爆发繁衍(风雷相薄)占领地球,由是出现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生态环境(水火不相射)。
要四对要素齐集到位,广义的生命才能完整发展。而《易》把未来的信息带到现在,便会影响了现在的系统。在四对要素里面,较容易被大幅影响的,应当是能够以四两拨千斤调控的“水火不相射”,即政策对策互动出来的制度。《易》理若运用得宜,四两拨千斤的制度便会调控达目标,而四两拨千斤必定涉及某些“风雷相薄”的连锁反应。而若这“风雷相薄”能长期持续,则又必然是因为机制能“山泽通气”般凝聚要素,使影响机制得以持续。而由于有新持续制剂的出现,又自然会有新的“天地定位”被观察得到。每一步之间的过渡虽非必然,但却都在情理之内。
以此观之,若预知未来的《易》学,能把未来信息带到现在来作调控,并实现长期的影响。则由调控现有制度以达致新天地定位所出现的步骤,就会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逆推。
反复品味,会发现这种以“信息调控”理解“《易》逆数也”的观点,和上面描绘“时皇”扭曲时空的讲法,本质上其实分别不大。
但还是要提醒读者,像本节那样空谈花俏的宏图,只属于延续古人关于《易》的梦话而已。必须能够具体讲出,这是什么天地定位的阴阳,在什么“天地人”层面搞什么交媾,才算真的有基本资格,往下讨论这理论是什么的一回事,再然后才有基础辩论这理论是否成立。
否则,皮之不存其毛焉附?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下一节:01_04_07 世事通明皆学问
01_04_06 “易逆数也”的调控观
古来系统调控理论,当以《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为极致。但其系统复杂庞大,又多细微的争议,笔者无力引入作简单讨论,故此本节只会沿着有比较具体定义的现代观点切入。
《易传·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古来对“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有着不同的解读。若包括术数各门派的见解,则可谓有无数细节上的分歧。不过,大原則卻基本类同,即:按往事顺序发生的逻辑,反推就可以预测未来。这“顺”、“逆”的定义,若详细推敲,还是会发现好些语义上的疑问,但大原则应错不了。
将上节“时皇”提及的时空不异概念与“《易》逆数也”的大原则融合,则可将两者都描画得更生动具体。
例如,本应是顺着基本“人理”往未来发展的事物,若“时皇”真的有如扭曲了“人理”的时空,让未来透过时光隧道影响现在。则《说卦传》的所谓“逆数”,便能形象地看作是未来对现在的“实质”影响。这和“预测”没有很根本上的差异,但卻將概念提升了一各层次。而这一顺、一逆,更能生动地描述为透过时光隧道来发生的互动。
另一个没有那么科幻的切入观点,则可理解“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乃一般广义生命(太极、寄因“Meme”、生态、自反馈可持续系统 ... 之类)的进化过程里面,各要素需要出现的次序。上文提及 Nick Lane 所著 《生命的跃升:40 亿年进化史上最重要的 10 个关键》 的第二章,就有详细描述太古的 DNA 元祖,大概是在什么样的缓慢流动环境(天地定位的流),因为被困住才得以滋长和按步就班演化(山泽通气),最后更成功爆发繁衍(风雷相薄)占领地球,由是出现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生态环境(水火不相射)。
要四对要素齐集到位,广义的生命才能完整发展。而《易》把未来的信息带到现在,便会影响了现在的系统。在四对要素里面,较容易被大幅影响的,应当是能够以四两拨千斤调控的“水火不相射”,即政策对策互动出来的制度。《易》理若运用得宜,四两拨千斤的制度便会调控达目标,而四两拨千斤必定涉及某些“风雷相薄”的连锁反应。而若这“风雷相薄”能长期持续,则又必然是因为机制能“山泽通气”般凝聚要素,使影响机制得以持续。而由于有新持续制剂的出现,又自然会有新的“天地定位”被观察得到。每一步之间的过渡虽非必然,但却都在情理之内。
以此观之,若预知未来的《易》学,能把未来信息带到现在来作调控,并实现长期的影响。则由调控现有制度以达致新天地定位所出现的步骤,就会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逆推。
反复品味,会发现这种以“信息调控”理解“《易》逆数也”的观点,和上面描绘“时皇”扭曲时空的讲法,本质上其实分别不大。
但还是要提醒读者,像本节那样空谈花俏的宏图,只属于延续古人关于《易》的梦话而已。必须能够具体讲出,这是什么天地定位的阴阳,在什么“天地人”层面搞什么交媾,才算真的有基本资格,往下讨论这理论是什么的一回事,再然后才有基础辩论这理论是否成立。
否则,皮之不存其毛焉附?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下一节:01_04_07 世事通明皆学问
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本章是《皇极经济》理论的《易》理精要,而本节则把启蒙本章的一众杂学罗列纷呈,思路跳跃得很厉害,有待更严格的核证。所以,除了术数基础之外,读者最好对霍金《时间简史》之类的宇宙物理,有扎实认识。
本节要探讨的是“皇”中之“皇”,原欲命名其为“泰皇”。但由于李斯向秦始皇所议的“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已普遍认定为“人皇”伏羲,故这里只能另辟蹊径,发明一个“时皇”出来。是借用了霍金(洋名“Stephen William Hawking”)为善男信女所加持出来的“时”空概念。
若于神话时代,霍金当被传说为佛陀门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转世,为证“境由识生”,而自断身、舌、眼等尘根,然后透过科学普及读物与屏幕上的电光幻影,给信众加持其修证得到的般若智。与本节缘起相关的其它更无聊谬论,可参考笔者多年前的游戏文章《夢聽玻耳茲曼說境由識生心》。
言归正传,先从训诂这个“泰”字入手。网上查不到“泰”字的甲骨文,金文似是人、水、手的组合,配合《说文解字》:“泰,滑也”,古人大概就是沿这“滑”义衍生出各种与顺利相关的意思。但其哲学意景最高深者,乃“泰”亦是《周易》的其中一卦:“泰。小往大来,吉亨”。意思就是:泰卦,本小利大,掂(行)呀!
按《易》理,“泰”是坤土在上,乾天在下的状况。常人大概会理解为天地颠倒之象,不可言吉。但《易》偏偏却采纳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天地倒置的状态,才是实现天地交媾的大好形势,所以吉亨。上古(周或以前)订立的 64 卦卦义,是否都按固定逻辑来套用先后天八卦的性质,还有待大家读完《易理熵机》之后,自行建立观点来探讨。但单独看《周易》解“泰”卦,其意欲表达的哲学原理,还是十分清晰的。
“泰”卦所言的天地颠倒,是指天地从原来“天自为我天、地自为我地”的(后天)不交媾状态,转变了“位置”,使在下面的天自然有往上的倾向,而在上面的地自然有往下的倾向,两者配合就代表着有交媾的生机出现。
天地(阳功能和阴本体)在现实世界里出现物理性的移动颠倒,恐怕不常出现。但对于已经看到《皇极经济》第四章的读者(您)而言,应该已经晓得,要实现“泰”所言的交媾结果,其实只需要打通“道”出来就可以。故此,“泰”卦所赞颂的通顺状态,除了可以透过移动天地(阴阳)的位置来达成,还可以透过打通交媾的新“道”来实现。
打通“天、地、人”层面的“道”,已在前面章节探讨,现在要更进一步探讨的,是一种打通“天地”或简称为“时”的“道”,此“天地”(两仪)与“天、地、人”(三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上节已解释过,不赘。
举例而言,概念上一个皇帝到达其最高峰后,其本人的朝代就会开始走下坡(耗散)。但假若该皇帝不经意透露了其传位予某世子的倾向,那皇朝的要素便开始逐步环绕着这未来新主来运行,直到新主登基则更是全面环绕其来运转。
若把天子比喻为太阳,臣民比喻为物理学里面的行星以及混沌星尘,那现任皇帝封立储君的意图,就如同在时间维度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太阳系(天地)。本来在趋耗散的世事,现在又找到新的核心,逐渐集中并协同出新秩序。
更有趣的,是这种类似万有引力的落差,因为以贯通现在与未来的情况出现,故未来虽然尚未到达,但因为某事件(太子登基)的必然出现,现在的人就会因为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而改变当下的行为,而现在行为的改变又会进而影响其它未来事件成为必然,往来复返,便实现出跨越时间的反复交媾!
但交媾些什么呢?这可能与纳殊平衡(洋文“Nash Equilibrium”,音译:那处易巧立庇荫)有关。待考!又再次顺带一提,按撰写上古传说的套路,纳殊当是“博弈之神”,为探博弈理论之最高奥秘,居然凭意念分出多个身外化身,展开完全独立思考的相互争夺。
言归正传。因为有这股单向组织秩序的大流出现,一些以反方向耗散的对应“生命”,也可以按《易》理获得养分,应运而生。古代称之为奸佞、谗臣、小人。他们既可以耗散现有秩序,也能够妨碍新秩序的凝聚。
利用对(大众)意识的影响,而类似地开拓出一个新秩序发展方向的“皇”,可能就是“泰”卦概念实践的极致。无需把“天地”移动,甚至连在“天、地、人”层面的发明都没有,仅凭无形、无色、无味的信息,就可改变大众的意识,孕育出新的太阳,引领新秩序的发展 - 单凭一个眼神,骑劫现有制度,“泰”出“天地”交媾。
但这种单靠意念来实现“泰”状态的“皇”,又是如何与霍金(其实是爱恩斯坦)的时空不异理论拉上关系的呢?按网上 (http://www.pbs.org/digital-studios) 学来的相对论,世间事物都是沿着大范围宇宙的时间箭头,往前发挥影响力,未来绝对影响不了过去 - 除非有黑洞之类把时空扭曲。
若读者您认真细读过《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英语版:“Relativity: 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 (1916) by Albert Einstein, translated by Robert William Lawson),不论明白与否,都会发现上述由意识所感知到的未来,能够返过来影响现在人类行为的机制,其实颇为类似爱恩斯坦(洋名:Albert Einstein)的绝活“等效原理”。在这里,是指“意识”在符合特定条件下,似乎与扭曲时空,有着同等的功效!
接受过严格物理训练的读者,大概会马上提出千百个理据,否定这种意识等同扭曲时空的谬论。但若返回上述皇朝承继人的例子,便会发现当中互动的基本单元 -“人”,是不会深究物理定律来互动的,“人”是依据人制关系的常规来主导其社会行为和反应。故此,只要用“人理”能实现可靠的互动,那互动的对象不论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都可以产生同等功效。
按此理解来类比,则“时皇”打通“泰”的方法,与扭曲时空还是相似的。虽然人制关系的“时空”与物理学的时空,差天共地。但其中的《易》理与“热力学”原则,却又有互通之处。若在人制关系的时空,能以意识扭曲时间,则在物理学的时空,出现类似现象,又未必是天荒夜谈了。
但正如本节开首强调,“泰”才是本节意图探讨的“皇道”。用意识打通“时”的方法,是属于“泰”的特例,还是“泰”概念的扩充?还待更进一步深究。
此外,透露封立储君倾向的“时”“道”,与“人皇”所设立“制度”的“道”,其本质上又有什么具体分别呢?
• 是利益实现在当下与未来的分别?
• 是对现有制度之调控而非发明?(可参考下一节)
• 是类似上一章所论述的更高层次神识?
• 还是其它差异?又或者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分别?
• 若刻意误导假的前景,那就算成功推动狂热,还算“时皇”吗?抑或只是“霸”?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回 与子共穴相扶将》
“那知道张无忌事事不为已甚,适可而止,正应了“知足不辱”这一句话。原来当年创制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那位高人,内力虽强,却也未到相当于九阳神功的地步,只能练到第六层而止。他所写的第七层心法,自己已无法修炼,只不过是凭着聪明智慧,纵其想象,力求变化而已。张无忌所练不通的那一十九句,正是那位高人单凭空想而想错了的,似是而非,已然误入歧途。要是张无忌存着求全之心,非练到尽善尽美不肯罢手,那么到最后关头便会走火入魔,不是疯颠痴呆,便致全身瘫痪,甚至自绝经脉而亡。”
大概这“皇”中之“皇”的理论,已非笔者的识见所能驾驭。有待超凡入圣的读者更进一步发展、完善。。。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4 人皇
下一节:01_04_06 “易逆数也”的调控观
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本章是《皇极经济》理论的《易》理精要,而本节则把启蒙本章的一众杂学罗列纷呈,思路跳跃得很厉害,有待更严格的核证。所以,除了术数基础之外,读者最好对霍金《时间简史》之类的宇宙物理,有扎实认识。
本节要探讨的是“皇”中之“皇”,原欲命名其为“泰皇”。但由于李斯向秦始皇所议的“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已普遍认定为“人皇”伏羲,故这里只能另辟蹊径,发明一个“时皇”出来。是借用了霍金(洋名“Stephen William Hawking”)为善男信女所加持出来的“时”空概念。
若于神话时代,霍金当被传说为佛陀门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转世,为证“境由识生”,而自断身、舌、眼等尘根,然后透过科学普及读物与屏幕上的电光幻影,给信众加持其修证得到的般若智。与本节缘起相关的其它更无聊谬论,可参考笔者多年前的游戏文章《夢聽玻耳茲曼說境由識生心》。
言归正传,先从训诂这个“泰”字入手。网上查不到“泰”字的甲骨文,金文似是人、水、手的组合,配合《说文解字》:“泰,滑也”,古人大概就是沿这“滑”义衍生出各种与顺利相关的意思。但其哲学意景最高深者,乃“泰”亦是《周易》的其中一卦:“泰。小往大来,吉亨”。意思就是:泰卦,本小利大,掂(行)呀!
按《易》理,“泰”是坤土在上,乾天在下的状况。常人大概会理解为天地颠倒之象,不可言吉。但《易》偏偏却采纳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天地倒置的状态,才是实现天地交媾的大好形势,所以吉亨。上古(周或以前)订立的 64 卦卦义,是否都按固定逻辑来套用先后天八卦的性质,还有待大家读完《易理熵机》之后,自行建立观点来探讨。但单独看《周易》解“泰”卦,其意欲表达的哲学原理,还是十分清晰的。
“泰”卦所言的天地颠倒,是指天地从原来“天自为我天、地自为我地”的(后天)不交媾状态,转变了“位置”,使在下面的天自然有往上的倾向,而在上面的地自然有往下的倾向,两者配合就代表着有交媾的生机出现。
天地(阳功能和阴本体)在现实世界里出现物理性的移动颠倒,恐怕不常出现。但对于已经看到《皇极经济》第四章的读者(您)而言,应该已经晓得,要实现“泰”所言的交媾结果,其实只需要打通“道”出来就可以。故此,“泰”卦所赞颂的通顺状态,除了可以透过移动天地(阴阳)的位置来达成,还可以透过打通交媾的新“道”来实现。
打通“天、地、人”层面的“道”,已在前面章节探讨,现在要更进一步探讨的,是一种打通“天地”或简称为“时”的“道”,此“天地”(两仪)与“天、地、人”(三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上节已解释过,不赘。
举例而言,概念上一个皇帝到达其最高峰后,其本人的朝代就会开始走下坡(耗散)。但假若该皇帝不经意透露了其传位予某世子的倾向,那皇朝的要素便开始逐步环绕着这未来新主来运行,直到新主登基则更是全面环绕其来运转。
若把天子比喻为太阳,臣民比喻为物理学里面的行星以及混沌星尘,那现任皇帝封立储君的意图,就如同在时间维度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太阳系(天地)。本来在趋耗散的世事,现在又找到新的核心,逐渐集中并协同出新秩序。
更有趣的,是这种类似万有引力的落差,因为以贯通现在与未来的情况出现,故未来虽然尚未到达,但因为某事件(太子登基)的必然出现,现在的人就会因为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而改变当下的行为,而现在行为的改变又会进而影响其它未来事件成为必然,往来复返,便实现出跨越时间的反复交媾!
但交媾些什么呢?这可能与纳殊平衡(洋文“Nash Equilibrium”,音译:那处易巧立庇荫)有关。待考!又再次顺带一提,按撰写上古传说的套路,纳殊当是“博弈之神”,为探博弈理论之最高奥秘,居然凭意念分出多个身外化身,展开完全独立思考的相互争夺。
言归正传。因为有这股单向组织秩序的大流出现,一些以反方向耗散的对应“生命”,也可以按《易》理获得养分,应运而生。古代称之为奸佞、谗臣、小人。他们既可以耗散现有秩序,也能够妨碍新秩序的凝聚。
利用对(大众)意识的影响,而类似地开拓出一个新秩序发展方向的“皇”,可能就是“泰”卦概念实践的极致。无需把“天地”移动,甚至连在“天、地、人”层面的发明都没有,仅凭无形、无色、无味的信息,就可改变大众的意识,孕育出新的太阳,引领新秩序的发展 - 单凭一个眼神,骑劫现有制度,“泰”出“天地”交媾。
但这种单靠意念来实现“泰”状态的“皇”,又是如何与霍金(其实是爱恩斯坦)的时空不异理论拉上关系的呢?按网上 (http://www.pbs.org/digital-studios) 学来的相对论,世间事物都是沿着大范围宇宙的时间箭头,往前发挥影响力,未来绝对影响不了过去 - 除非有黑洞之类把时空扭曲。
若读者您认真细读过《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英语版:“Relativity: 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 (1916) by Albert Einstein, translated by Robert William Lawson),不论明白与否,都会发现上述由意识所感知到的未来,能够返过来影响现在人类行为的机制,其实颇为类似爱恩斯坦(洋名:Albert Einstein)的绝活“等效原理”。在这里,是指“意识”在符合特定条件下,似乎与扭曲时空,有着同等的功效!
接受过严格物理训练的读者,大概会马上提出千百个理据,否定这种意识等同扭曲时空的谬论。但若返回上述皇朝承继人的例子,便会发现当中互动的基本单元 -“人”,是不会深究物理定律来互动的,“人”是依据人制关系的常规来主导其社会行为和反应。故此,只要用“人理”能实现可靠的互动,那互动的对象不论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都可以产生同等功效。
按此理解来类比,则“时皇”打通“泰”的方法,与扭曲时空还是相似的。虽然人制关系的“时空”与物理学的时空,差天共地。但其中的《易》理与“热力学”原则,却又有互通之处。若在人制关系的时空,能以意识扭曲时间,则在物理学的时空,出现类似现象,又未必是天荒夜谈了。
但正如本节开首强调,“泰”才是本节意图探讨的“皇道”。用意识打通“时”的方法,是属于“泰”的特例,还是“泰”概念的扩充?还待更进一步深究。
此外,透露封立储君倾向的“时”“道”,与“人皇”所设立“制度”的“道”,其本质上又有什么具体分别呢?
• 是利益实现在当下与未来的分别?
• 是对现有制度之调控而非发明?(可参考下一节)
• 是类似上一章所论述的更高层次神识?
• 还是其它差异?又或者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分别?
• 若刻意误导假的前景,那就算成功推动狂热,还算“时皇”吗?抑或只是“霸”?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回 与子共穴相扶将》
“那知道张无忌事事不为已甚,适可而止,正应了“知足不辱”这一句话。原来当年创制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那位高人,内力虽强,却也未到相当于九阳神功的地步,只能练到第六层而止。他所写的第七层心法,自己已无法修炼,只不过是凭着聪明智慧,纵其想象,力求变化而已。张无忌所练不通的那一十九句,正是那位高人单凭空想而想错了的,似是而非,已然误入歧途。要是张无忌存着求全之心,非练到尽善尽美不肯罢手,那么到最后关头便会走火入魔,不是疯颠痴呆,便致全身瘫痪,甚至自绝经脉而亡。”
大概这“皇”中之“皇”的理论,已非笔者的识见所能驾驭。有待超凡入圣的读者更进一步发展、完善。。。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4 人皇
下一节:01_04_06 “易逆数也”的调控观
01_04_04 人皇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_04 人皇
只在物质层面交流的“风雷相薄”,可简化为一个“利”字作入门理解。即凡可以用“利”来引出更多“利”的“以战养战”部署,就是一种最易被观察到的“风雷相薄”。在当代,最发展成熟又最被普及理解的相关科学,大概就是“财务”(Finance)。更深刻的理论,要留待下一册《易理熵机》解述。
但“以战养战”与“风雷相薄”十分相似,因为长久战争不可能带来利益。当以“利”之“风”,把蕴藏“雷”里面的现成“利”益,都连锁爆发出来之后,该项业务便无以为继。有如无谓的网络炒作,热潮过后便失去持续的参与和发展。
而现代财务所追求“回报比投资大”的决策要求,便是以“利”(风)去赚取更大的“利”,以“开发更多蕴藏商机”(雷)的互动(相薄)模型。着眼于分析每项投资是否有合理回报,乃在商言商的天经地义要求,但却不代表这样的分析是完整的。按先天八卦模型,除了地爻的“风雷相薄”之外,把握趋势来确立业务(天地定位) ,与部署企业孕育改进的发展环境(山泽通气),都同样是必要的因素。企业须具备这些要素,才能长久发展,避免竭泽而渔,消散如网络炒作。
实现上述“时、天、地”的整合者,往往就是先天八卦里,人爻“水火相射”(或“水火不相射”)的部署和管理,其对者乃“礼”与“仁”、“义”。细节在后面章节详述。但简而言之,就是设立(选择)制度,使企业不温不火的引导“风雷相薄”的爆发,使“山泽”从“天地”大环境储畜起来的资源,被“雷”吸收后,得到有秩序的利用。既不会过分的竭泽而渔,也不会散漫地将宝贵资源投置散闲。
捷然不同制度的好坏,因其胜负之循环有若猜拳,亦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紧密相关,只能以一对一来作互相比较。例如洋人大概都认为其民主制度比其先祖优胜,但若谈到解决目下气候暖化的灾难,则天下一统的独裁体制,若得独裁者执着帝位的世代传承,则反而较有希望果断行动,避免人类灭绝。
但对于类似的制度或子制度,其效率高低则还是比较可能作相互比较的。近代“小人学家”(Economists)就有颇多“制度成本”(坊间普遍译为“交易费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普遍赞同降低“制度成本”,可推动经济发展,以实现更有效率的利益开发。
相对而言,古人设“礼”(制度、行为规范)则是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使人力、资源更有效应用在生产与文明发展上。也就是“王”按“仁义”原则所设立的“礼”,能启动良性反馈循环,使社会的“制度范围”与个人活动的“曲成手段”,互不冲突地畅顺流转。研究这种按“仁义”原则,启动良性反馈循环的西洋的经典,大概就是《合作的进化》。熟读《合作的进化》,然后才研习“小人学”及《博弈论与小人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1944,by John von Neumann and economist Oskar Morgenstern),庶几可免误入岐途。
粗略介绍了“王仁”的背景后,便要回到正题论“人皇”。如前所述,“王仁”的功业在于设立制度,在固有物理局限底下,引领群组启动良性循环,减少摩擦、内耗来发展。“王仁”的改善效果,大概局限在量变。而“人皇”的功业,则是透过制度,使良性的正反馈发展出质变,使以往超乎想象或判断为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不过,古人对“人皇”并无这种结构性的描述。
试虚构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假设两国之间有一隧道,双方各有大量人群拥进,引致两端困塞,无法动弹。忽有“人皇”,施展神通、触发地震,蓦然将人流按往来而分左右。自此,商旅往来,自发归边,络绎无碍。此中“人皇”虽在一瞬间,曾要求(或驱使)人流分成左右,但往后即再无干预或指示(政令)留下。人流之有序,乃自行按当下环境所自发配合。
而若要举一个现代人熟悉的例子,既能把群组从量变跃升至质变,而其发明的制度,又不需要落入“帝德”的“有制令”俗套,那大概就是“钱”了!“钱”使古人的生活与文化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因此由量变跳跃出质变来。古籍似乎没有赞颂第一位发明“货币”的记录,但肯定在上古存在某些“人皇”,带出了“货币”的概念。然后难免还要由秉持“水德”(流通)的“帝”,在适当时机指导民众,强化社会对“货币”的概念。
但在具备商业知识的现代,“人皇”就有条件在发明了钱之后,放任不管而依然实现出流通钱的货币制度。例如,在战争集中营派发香烟,则香烟会很自然地成为货币,就算不吸烟的战俘也会融入这个“金融体系”。
近代可类比为“人皇”的例子,则有推动出各种网络工具的领军人物。透过“发展沟通以凝聚群组”的法门,例如讨论区、社交网络、维基协作、表情符号、新闻留言。。。以至整套网络 2.0 的用家发展内容概念。有趣的是,发明这些事情(制度)的主体,又回复到史前“氏族”的集体发明时代,而不是由近代常见的个别发明家、实验室所专攻、破获成果。
但对人类生活影响最深刻的制度发明,还是政府。在政教合一的古代,政府的雏形,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事实上,能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皇”,都难免伴同类似宗教、信仰的崇拜。近人所谓的“洗脑”手段,亦往往直接、间结被应用上。泰西诸国政府,虽然奉行宗教、信仰、经济等自由政策,但这种自由主义本身,却又是另一种协助政教合一的“洗脑”工具。
若执其大纲而言之,类似洗脑般植入人类灵魂的学问、理念、信仰,若没有规范“信众”行为者,皆可以属于“人皇”的发明,至于是否封发明者为“皇”,则在乎其影响出来的变化有多深远广大,也涉及评价者的主观经验与认知。若在发明之上,往前多走一步,推行教化,便往往会变成“帝德”。故,透过植入科学知识让群组自行发展出某些习惯是“皇道”,而手执科学结果劝谕群组奉行某些习惯是“帝德”,订立可持续执行的赏善罚恶规则来落实某些习惯是“王仁”,建立控制机制使违反习惯的行为被当场阻止则是“霸权”。故,“信仰”若只着重植入某些信念给信众,而没有具体行为、道德规范者,亦有可能是“皇道”。狭义的宗教也许缺乏这类实例,但广义的信仰则有符合的可能。比如“科学”、“轮回”、“世事是平等的”等等信念。
以“轮回”为例,在这种文化中长大的人,就算真心轻视宗教信仰,亦始终难以从心底接受,人死之后就马上灰飞烟灭。由于“轮回”之说,可以单独成为信念,而无须附以任何行为规范。所以类似这种“无制令刑罚”的洗脑,大概具备条件来凑合一些“人皇”的实例。
亦有政府、学者或业界推动成立交易所、商会或监管机构之类。使一些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业务,变得可能。但这些当归类为“人皇”抑或是“王仁”的范围,就很在乎研究的主体所身处的层次。比如可以是由政府当“人皇”启发讨论,而具体落实则交由交易所或商会去处理具体的“帝德”与“王仁”的事物。此外,还要看看整个项目是会产生出“量变”还是“质变”。
上述的“道”治“德”化,皆离不开统智慧的常识,可见“道”的真踪从来都是如此贴近日常生活。真正的问题都在于“百姓日用而儒生视而不识”!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3 天皇
下一节: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01_04_04 人皇
只在物质层面交流的“风雷相薄”,可简化为一个“利”字作入门理解。即凡可以用“利”来引出更多“利”的“以战养战”部署,就是一种最易被观察到的“风雷相薄”。在当代,最发展成熟又最被普及理解的相关科学,大概就是“财务”(Finance)。更深刻的理论,要留待下一册《易理熵机》解述。
但“以战养战”与“风雷相薄”十分相似,因为长久战争不可能带来利益。当以“利”之“风”,把蕴藏“雷”里面的现成“利”益,都连锁爆发出来之后,该项业务便无以为继。有如无谓的网络炒作,热潮过后便失去持续的参与和发展。
而现代财务所追求“回报比投资大”的决策要求,便是以“利”(风)去赚取更大的“利”,以“开发更多蕴藏商机”(雷)的互动(相薄)模型。着眼于分析每项投资是否有合理回报,乃在商言商的天经地义要求,但却不代表这样的分析是完整的。按先天八卦模型,除了地爻的“风雷相薄”之外,把握趋势来确立业务(天地定位) ,与部署企业孕育改进的发展环境(山泽通气),都同样是必要的因素。企业须具备这些要素,才能长久发展,避免竭泽而渔,消散如网络炒作。
实现上述“时、天、地”的整合者,往往就是先天八卦里,人爻“水火相射”(或“水火不相射”)的部署和管理,其对者乃“礼”与“仁”、“义”。细节在后面章节详述。但简而言之,就是设立(选择)制度,使企业不温不火的引导“风雷相薄”的爆发,使“山泽”从“天地”大环境储畜起来的资源,被“雷”吸收后,得到有秩序的利用。既不会过分的竭泽而渔,也不会散漫地将宝贵资源投置散闲。
捷然不同制度的好坏,因其胜负之循环有若猜拳,亦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紧密相关,只能以一对一来作互相比较。例如洋人大概都认为其民主制度比其先祖优胜,但若谈到解决目下气候暖化的灾难,则天下一统的独裁体制,若得独裁者执着帝位的世代传承,则反而较有希望果断行动,避免人类灭绝。
但对于类似的制度或子制度,其效率高低则还是比较可能作相互比较的。近代“小人学家”(Economists)就有颇多“制度成本”(坊间普遍译为“交易费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普遍赞同降低“制度成本”,可推动经济发展,以实现更有效率的利益开发。
相对而言,古人设“礼”(制度、行为规范)则是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使人力、资源更有效应用在生产与文明发展上。也就是“王”按“仁义”原则所设立的“礼”,能启动良性反馈循环,使社会的“制度范围”与个人活动的“曲成手段”,互不冲突地畅顺流转。研究这种按“仁义”原则,启动良性反馈循环的西洋的经典,大概就是《合作的进化》。熟读《合作的进化》,然后才研习“小人学”及《博弈论与小人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1944,by John von Neumann and economist Oskar Morgenstern),庶几可免误入岐途。
粗略介绍了“王仁”的背景后,便要回到正题论“人皇”。如前所述,“王仁”的功业在于设立制度,在固有物理局限底下,引领群组启动良性循环,减少摩擦、内耗来发展。“王仁”的改善效果,大概局限在量变。而“人皇”的功业,则是透过制度,使良性的正反馈发展出质变,使以往超乎想象或判断为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不过,古人对“人皇”并无这种结构性的描述。
试虚构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假设两国之间有一隧道,双方各有大量人群拥进,引致两端困塞,无法动弹。忽有“人皇”,施展神通、触发地震,蓦然将人流按往来而分左右。自此,商旅往来,自发归边,络绎无碍。此中“人皇”虽在一瞬间,曾要求(或驱使)人流分成左右,但往后即再无干预或指示(政令)留下。人流之有序,乃自行按当下环境所自发配合。
而若要举一个现代人熟悉的例子,既能把群组从量变跃升至质变,而其发明的制度,又不需要落入“帝德”的“有制令”俗套,那大概就是“钱”了!“钱”使古人的生活与文化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因此由量变跳跃出质变来。古籍似乎没有赞颂第一位发明“货币”的记录,但肯定在上古存在某些“人皇”,带出了“货币”的概念。然后难免还要由秉持“水德”(流通)的“帝”,在适当时机指导民众,强化社会对“货币”的概念。
但在具备商业知识的现代,“人皇”就有条件在发明了钱之后,放任不管而依然实现出流通钱的货币制度。例如,在战争集中营派发香烟,则香烟会很自然地成为货币,就算不吸烟的战俘也会融入这个“金融体系”。
近代可类比为“人皇”的例子,则有推动出各种网络工具的领军人物。透过“发展沟通以凝聚群组”的法门,例如讨论区、社交网络、维基协作、表情符号、新闻留言。。。以至整套网络 2.0 的用家发展内容概念。有趣的是,发明这些事情(制度)的主体,又回复到史前“氏族”的集体发明时代,而不是由近代常见的个别发明家、实验室所专攻、破获成果。
但对人类生活影响最深刻的制度发明,还是政府。在政教合一的古代,政府的雏形,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事实上,能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皇”,都难免伴同类似宗教、信仰的崇拜。近人所谓的“洗脑”手段,亦往往直接、间结被应用上。泰西诸国政府,虽然奉行宗教、信仰、经济等自由政策,但这种自由主义本身,却又是另一种协助政教合一的“洗脑”工具。
若执其大纲而言之,类似洗脑般植入人类灵魂的学问、理念、信仰,若没有规范“信众”行为者,皆可以属于“人皇”的发明,至于是否封发明者为“皇”,则在乎其影响出来的变化有多深远广大,也涉及评价者的主观经验与认知。若在发明之上,往前多走一步,推行教化,便往往会变成“帝德”。故,透过植入科学知识让群组自行发展出某些习惯是“皇道”,而手执科学结果劝谕群组奉行某些习惯是“帝德”,订立可持续执行的赏善罚恶规则来落实某些习惯是“王仁”,建立控制机制使违反习惯的行为被当场阻止则是“霸权”。故,“信仰”若只着重植入某些信念给信众,而没有具体行为、道德规范者,亦有可能是“皇道”。狭义的宗教也许缺乏这类实例,但广义的信仰则有符合的可能。比如“科学”、“轮回”、“世事是平等的”等等信念。
以“轮回”为例,在这种文化中长大的人,就算真心轻视宗教信仰,亦始终难以从心底接受,人死之后就马上灰飞烟灭。由于“轮回”之说,可以单独成为信念,而无须附以任何行为规范。所以类似这种“无制令刑罚”的洗脑,大概具备条件来凑合一些“人皇”的实例。
亦有政府、学者或业界推动成立交易所、商会或监管机构之类。使一些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业务,变得可能。但这些当归类为“人皇”抑或是“王仁”的范围,就很在乎研究的主体所身处的层次。比如可以是由政府当“人皇”启发讨论,而具体落实则交由交易所或商会去处理具体的“帝德”与“王仁”的事物。此外,还要看看整个项目是会产生出“量变”还是“质变”。
上述的“道”治“德”化,皆离不开统智慧的常识,可见“道”的真踪从来都是如此贴近日常生活。真正的问题都在于“百姓日用而儒生视而不识”!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3 天皇
下一节:01_04_05 时皇 射出盘古时空箭
01_04_03 天皇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_03 天皇
上述的“地皇”,开通了物质层面的交通往来。那与之对应的“天皇”,大概可设想为开通了天规、物律的路径,使从前不可能的交通往来(循环),变得可能。但同样地,对于“天皇”的这种理解,似乎未见于古人。
开通天规、物律路径的最浅白例子,大概就是“知识”。“知识”可以使一些从前不可能做到,甚至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得到实现。所以,尽管物理学定律不会被“天皇”所改变,但“天皇”却可以传授知识,把人们从固有的物理制约里,解放出来。“教育”几乎就是“传授知识”的同义词,但若按上述的框架来看,“传授知识”的确属于“无制令刑罚”的“道”,而传统意义的“教育”,却应归属于“有制令而无刑罚”的“德”。因为传统的“教育”,对德行的熏陶乃属于义不容辞,不太放任自由。不过在现代,中土所言的“教育”,若参考各大中小院校的言行,似乎已改为着重于标榜谋生技能,以及获取业界认同为目标。
把人们从固有的物理制约里解放出来,除了传授知识,还有更一般的法门,就是“发明”。新发明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传播新发明的技术,若学生无须关注发明是否属“新”,(古代大部分情况也应该如是)则大概与传授知识无异。而发明器、物、理之后,不论是透过售卖或赠送来给大众普及应用,其传播机制尽管不同,其效果却无本质差异。都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
在实务操作上,“天皇”的功业亦往往容易与“德”混肴。按《易》理,“德”对应先天八卦天爻的交媾,提供孕育繁衍的环境,配合落差得宜的挑战等级,使富余得以蕴藏,伺机转换出来支援各种能够配合的活动。最理想的状况,是在小环境里酝酿出类似“信用-货币”的普及适用机制(气),再赖以催动出持续的“进化”现象。“山泽通气”,就是提供环境(山泽),催生“节奏”(气)“启动”(通)的意思。古人对进化的观念模糊,他们较直接观察到的,是互动的演化成熟后,禁闭生态环境里各物种发展的扣扣相连。古人以“气”来强调这些直接感知到的规律。但对于现代念人民科学的学子,寻找出耦合着系统里各色互动的通用“货币”,反会更容易融入其固有的现代知识范畴。
若注入进化的观念,则“天皇”与“帝德”有“量变、质变”与“投入程度”这两个方面的差异。就“量变、质变”而言,好比一群花猫,掉入深谷之中。“帝德”(泽)提供安稳的平原与充满挑战的山坡(山),使这群花猫自发锻炼,日益强壮,甚至后代成为更壮健的野猫、豹猫。而“天皇”却可以在同样的环境,使这群花猫进化成豹、虎,从根本上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这例子里,若花猫的锻炼并非自发,而是需要依靠外力强逼来持续的,则又可能要归类为“霸”权了。“天皇”和“帝德”,与生物“进化”的学问密切相关,有兴趣读者可参考 Nick Lane 所著的 《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 (中译《生命的跃升:40亿年进化史上最重要的10个关键》,猫头鹰出版),尤其要细读第二章,关于太古 DNA 需要什么样的缓慢流动环境,才有按步就班演化出来的可能性。《大历史》与《生命的跃升》,乃启悟先天《易》理“天地定位”与“生泽通气”的现代经典。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1 地皇
下一节:01_04_04 人皇
01_04_03 天皇
上述的“地皇”,开通了物质层面的交通往来。那与之对应的“天皇”,大概可设想为开通了天规、物律的路径,使从前不可能的交通往来(循环),变得可能。但同样地,对于“天皇”的这种理解,似乎未见于古人。
开通天规、物律路径的最浅白例子,大概就是“知识”。“知识”可以使一些从前不可能做到,甚至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得到实现。所以,尽管物理学定律不会被“天皇”所改变,但“天皇”却可以传授知识,把人们从固有的物理制约里,解放出来。“教育”几乎就是“传授知识”的同义词,但若按上述的框架来看,“传授知识”的确属于“无制令刑罚”的“道”,而传统意义的“教育”,却应归属于“有制令而无刑罚”的“德”。因为传统的“教育”,对德行的熏陶乃属于义不容辞,不太放任自由。不过在现代,中土所言的“教育”,若参考各大中小院校的言行,似乎已改为着重于标榜谋生技能,以及获取业界认同为目标。
把人们从固有的物理制约里解放出来,除了传授知识,还有更一般的法门,就是“发明”。新发明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传播新发明的技术,若学生无须关注发明是否属“新”,(古代大部分情况也应该如是)则大概与传授知识无异。而发明器、物、理之后,不论是透过售卖或赠送来给大众普及应用,其传播机制尽管不同,其效果却无本质差异。都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
在实务操作上,“天皇”的功业亦往往容易与“德”混肴。按《易》理,“德”对应先天八卦天爻的交媾,提供孕育繁衍的环境,配合落差得宜的挑战等级,使富余得以蕴藏,伺机转换出来支援各种能够配合的活动。最理想的状况,是在小环境里酝酿出类似“信用-货币”的普及适用机制(气),再赖以催动出持续的“进化”现象。“山泽通气”,就是提供环境(山泽),催生“节奏”(气)“启动”(通)的意思。古人对进化的观念模糊,他们较直接观察到的,是互动的演化成熟后,禁闭生态环境里各物种发展的扣扣相连。古人以“气”来强调这些直接感知到的规律。但对于现代念人民科学的学子,寻找出耦合着系统里各色互动的通用“货币”,反会更容易融入其固有的现代知识范畴。
若注入进化的观念,则“天皇”与“帝德”有“量变、质变”与“投入程度”这两个方面的差异。就“量变、质变”而言,好比一群花猫,掉入深谷之中。“帝德”(泽)提供安稳的平原与充满挑战的山坡(山),使这群花猫自发锻炼,日益强壮,甚至后代成为更壮健的野猫、豹猫。而“天皇”却可以在同样的环境,使这群花猫进化成豹、虎,从根本上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这例子里,若花猫的锻炼并非自发,而是需要依靠外力强逼来持续的,则又可能要归类为“霸”权了。“天皇”和“帝德”,与生物“进化”的学问密切相关,有兴趣读者可参考 Nick Lane 所著的 《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 (中译《生命的跃升:40亿年进化史上最重要的10个关键》,猫头鹰出版),尤其要细读第二章,关于太古 DNA 需要什么样的缓慢流动环境,才有按步就班演化出来的可能性。《大历史》与《生命的跃升》,乃启悟先天《易》理“天地定位”与“生泽通气”的现代经典。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1 地皇
下一节:01_04_04 人皇
01_04_02 地皇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_02 地皇
无论如何,若担心以己力开辟一大片全新天地,最终会难以获利回本的话,则不妨考虑开创些比较现成的“道”,以打通物质层面的阴阳交媾为己任。平实的例子有修桥、整路。路通了,如何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素就是老百性自然而然懂得自行优化的事情。若有眼光与门路,在适当地点建立合理的收费站,就可保证稳赚不赔。
在日常生活、经营中,老百姓皆爱集中关注“伟大发明”的那类“接通”。但其实每天不断在发生的,更多是透过打通人际关系网络来“接通”的商机!
所以“你识什么人比你识干什么重要得多”,是古今工商政从业人员的共同体验。但世人往往把这真理与奉迎权贵和不务正业等同起来。看过本章就能应该明白,打通人际网络其实也属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若能在此无形“道”中架设合理收费站,支持你去帮众人打通更流畅的“道”,则亦不失为一位打通营商之“道”的“皇”。
这种业务被打通的网络,若属于长做长有、能以战养战的基业,我想大概可以称为“地皇”的功绩(可古人似乎没有此说)。但若只是杀鸡取卵的连锁爆发,例如商品的减价速销,则古人只会以“风雷相薄”来描述。即类比为先天八卦里,地(物质)层面的阴阳交媾,属于博弈(智)等短期(权)行为的“霸”。在现代,也可以透过研习日常接触的网络炒作机制,来加深体悟。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1 天外有天
下一节:01_04_03 天皇
01_04_02 地皇
无论如何,若担心以己力开辟一大片全新天地,最终会难以获利回本的话,则不妨考虑开创些比较现成的“道”,以打通物质层面的阴阳交媾为己任。平实的例子有修桥、整路。路通了,如何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素就是老百性自然而然懂得自行优化的事情。若有眼光与门路,在适当地点建立合理的收费站,就可保证稳赚不赔。
在日常生活、经营中,老百姓皆爱集中关注“伟大发明”的那类“接通”。但其实每天不断在发生的,更多是透过打通人际关系网络来“接通”的商机!
所以“你识什么人比你识干什么重要得多”,是古今工商政从业人员的共同体验。但世人往往把这真理与奉迎权贵和不务正业等同起来。看过本章就能应该明白,打通人际网络其实也属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若能在此无形“道”中架设合理收费站,支持你去帮众人打通更流畅的“道”,则亦不失为一位打通营商之“道”的“皇”。
这种业务被打通的网络,若属于长做长有、能以战养战的基业,我想大概可以称为“地皇”的功绩(可古人似乎没有此说)。但若只是杀鸡取卵的连锁爆发,例如商品的减价速销,则古人只会以“风雷相薄”来描述。即类比为先天八卦里,地(物质)层面的阴阳交媾,属于博弈(智)等短期(权)行为的“霸”。在现代,也可以透过研习日常接触的网络炒作机制,来加深体悟。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_01 天外有天
下一节:01_04_03 天皇
01_04_01 天外有天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4_01 天外有天
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出巨大的(热平衡)落差,使纯阴(质)纯阳(能)得以自恒古以来流动,至今仍未息止。期间出现过无数的阴差阳错,使稳定的机械循环偶然摆脱常轨来运行,但在这些突变当中,只有极少数能精化出更进一步的自反馈循环(气),于大流里为阴阳交媾长久定位(功熵),诞生出懂得捕取“维生要素”(逆熵)养命的持续机制,由机械性的自反馈循环,升华为广义的“生命”,更晓伺机进化,层叠构建出更高层次的广义生命。历经无数考验与淘汰,才从基本粒子开始,层层筑构修成正果,发展出有智慧的(狭义)生命。这一段本来没有观众的历史长剧,最终自行繁殖出观众来自我观赏、点评,天天为衪呐喊汹涌澎湃的赞歌。
要以更深刻了解这层层叠加的“乾坤定位”现代观念意义,可参看盖茨赞助 David Christian 的《大历史》。里面演示了今天的文明社会,是如何从基本粒子,耐心地等上一个又一个宇宙级别的黄金机会,才会在过去一百多亿年间,一步步组织进化过来。
不过上述的《大历史》,就算只看最贴近自身的那一重“天地”,也要把视角扩阔到太阳系的距离,宏大得有点抽离。若可以的话,最好还是尽量往日常生活里,找些相应例子来演示“大历史”的“升阶”机制。了解那些日常无序的一体混沌,是如何构建一层一层的阴阳分用,由小小小宇宙积叠出小小宇宙以至小宇宙。
试以乐高(洋文:Lego,音译“乐高”)积木为例。Lego 的基本形态,是按一盒一盒来销售的零散积木。但假若你发明 Lego 积木按足球员为套件单位,按一个一个足球员的套件来销售,那就开发出一个新层次的乾坤定位了,这可是“道”啊!至于能否称为伟大或起码是有人使用的“道”,却挺视乎时势的拿捏。若市场接受并爆发出完整业务配套的话,那你就算是个“皇”呗。假若失败,则自当变为异想天开的商业窝囊废。不过,这依然不妨碍你在自己家里和朋友之间自得其乐。在你自己的小小小“天地”里,当个“皇”。
又再假若 Lego 球员的(商业或私下玩耍)计划很成功啦,则增长到相当规模之后,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明以球队作单位来经营套件。这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再构建新的乾坤定位,由是衍生出另外一整套精细化的商业或玩乐配套。
若能再进一步增长,则还可以有不同国家联赛的套件。以致扩展到涵盖不同运动项目的套件,等等、等等。
所以(商业上)广义而言,凡是能够创造出一遍新商机天地的科技、发明,皆可归类为乾坤父母的开创,给你当上一会儿开辟天地阴阳的盘古。而由盘古(或自然)开辟那一片天地所产生出来的落差,古人常会用“时”或“势”来描述,又或者称为“时势”、“时机”。而现代人类似的描述就更多样化了,有:“商机”、“大趋势”、“落差”、“气场”、“浪潮”、“热潮”、“机会”等等。
这类浪潮,如属于大趋势的冒起,并因此提供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要素,则虽然属于“时”的一种,但若能把握到以“天地定位”的方式来善加利用,依然可衍化出完整先天八卦的持续机制。但反之,若把握利用的方式只为“风雷相薄”,例如杀鸡取卵的机会主义,则只能呈一时之霸,难免会随大趋势的短期涨落而香消玉殒。故“时”之为用,不能都以“风雷相薄”的“霸”道而一概论之。
若“时”所代表的,是长时间持续的时势,则此“时”与定位“天地”的差别,其实已不显著。近代物理学亦有所谓时空不异;或时间箭头会在扭曲的宇宙里,走奇怪路径的讲法。这些大概也属于类似原理。
此外,类似盘古所开辟出来的强大“落差”,提供要素供其交流的两方,一般也会称为“天地”。而在这“天地”间交流的要素,是会作用在三才的“天地人”层面。三才“天地人”的“天地”和定位的“天地”,这两组“天地”属于不同的概念。阅读古籍时,须细辨时、天、地的这类歧义。有些作者对这类观念的细分,其实也不甚了了。
把层层的天地定位,描述得如上文般具体,按古人标准,应该算是讲解得非常清楚了。但若以为这样就算明白的话,那便先要重温前面提过的问题。问问自己,在上述的乐高模型配套:
• 是什么“道”打通了什么“天地”?
•“道”打通后,是什么“阴阳”在交流(交媾)?
• 这“阴阳”作用在“天地人”那个层面?
• 若是“天”,试描述其“山泽通气”(孕育)机制。若是“地”,试描述其“风雷相薄”(连锁)机制。若是“人”,试描述其“水火相涉”(自反馈)机制。或三者一并论述。
大家若回答不到以上问题,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否则也不会有本书出现。就连我也没有见过古人对问题的类似浅白解说。为此,在本章的最后一节“皇极懒人包 根苗花果”,会尝试提供一个解答这类问题的系统步骤。但是否真的管用,还得看读者自己的慧根与造化。
顺带一提,先民在编撰上古传说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传统智慧,晓得开天辟地的发明家,一般皆难以获得实利,故天地开辟完毕后,故事里的盘古也要功成身化。几千年过后,我们依然看到,从发明中获利至巨的,多数还是商家而非发明家。
但发明家难享实利的普遍现象,在近代的互联网世界,又似乎出现了改变。名成利就的网络先进,曾经大量而且集中地出现在网络普及的(齐乎巽)初期!但这是因为网络世界真的十分与别不同?还是因为规管现实世界的监管与霸权,在当时尚未深入扎根网络而已?定抑或纯粹是因为,那些发展初期的肮脏勾当,被盲目崇拜的信众选择性遗忘?这些都有待历史来做公论。
这种种可能性综合起来,会否暗示着大自然其实一向都对高效的进化机制青眼有加,总是心甘情愿献上超重比例的要素来奉养?亦即是达尔文形容花朵爆发时期的“恼人之谜”(洋文:abominable mystery,音译:“爱抱媒剌爆 迷思处”)。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 皇极经济 时天地人
下一节:01_04_02 地皇
01_04_01 天外有天
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出巨大的(热平衡)落差,使纯阴(质)纯阳(能)得以自恒古以来流动,至今仍未息止。期间出现过无数的阴差阳错,使稳定的机械循环偶然摆脱常轨来运行,但在这些突变当中,只有极少数能精化出更进一步的自反馈循环(气),于大流里为阴阳交媾长久定位(功熵),诞生出懂得捕取“维生要素”(逆熵)养命的持续机制,由机械性的自反馈循环,升华为广义的“生命”,更晓伺机进化,层叠构建出更高层次的广义生命。历经无数考验与淘汰,才从基本粒子开始,层层筑构修成正果,发展出有智慧的(狭义)生命。这一段本来没有观众的历史长剧,最终自行繁殖出观众来自我观赏、点评,天天为衪呐喊汹涌澎湃的赞歌。
要以更深刻了解这层层叠加的“乾坤定位”现代观念意义,可参看盖茨赞助 David Christian 的《大历史》。里面演示了今天的文明社会,是如何从基本粒子,耐心地等上一个又一个宇宙级别的黄金机会,才会在过去一百多亿年间,一步步组织进化过来。
不过上述的《大历史》,就算只看最贴近自身的那一重“天地”,也要把视角扩阔到太阳系的距离,宏大得有点抽离。若可以的话,最好还是尽量往日常生活里,找些相应例子来演示“大历史”的“升阶”机制。了解那些日常无序的一体混沌,是如何构建一层一层的阴阳分用,由小小小宇宙积叠出小小宇宙以至小宇宙。
试以乐高(洋文:Lego,音译“乐高”)积木为例。Lego 的基本形态,是按一盒一盒来销售的零散积木。但假若你发明 Lego 积木按足球员为套件单位,按一个一个足球员的套件来销售,那就开发出一个新层次的乾坤定位了,这可是“道”啊!至于能否称为伟大或起码是有人使用的“道”,却挺视乎时势的拿捏。若市场接受并爆发出完整业务配套的话,那你就算是个“皇”呗。假若失败,则自当变为异想天开的商业窝囊废。不过,这依然不妨碍你在自己家里和朋友之间自得其乐。在你自己的小小小“天地”里,当个“皇”。
又再假若 Lego 球员的(商业或私下玩耍)计划很成功啦,则增长到相当规模之后,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明以球队作单位来经营套件。这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再构建新的乾坤定位,由是衍生出另外一整套精细化的商业或玩乐配套。
若能再进一步增长,则还可以有不同国家联赛的套件。以致扩展到涵盖不同运动项目的套件,等等、等等。
所以(商业上)广义而言,凡是能够创造出一遍新商机天地的科技、发明,皆可归类为乾坤父母的开创,给你当上一会儿开辟天地阴阳的盘古。而由盘古(或自然)开辟那一片天地所产生出来的落差,古人常会用“时”或“势”来描述,又或者称为“时势”、“时机”。而现代人类似的描述就更多样化了,有:“商机”、“大趋势”、“落差”、“气场”、“浪潮”、“热潮”、“机会”等等。
这类浪潮,如属于大趋势的冒起,并因此提供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要素,则虽然属于“时”的一种,但若能把握到以“天地定位”的方式来善加利用,依然可衍化出完整先天八卦的持续机制。但反之,若把握利用的方式只为“风雷相薄”,例如杀鸡取卵的机会主义,则只能呈一时之霸,难免会随大趋势的短期涨落而香消玉殒。故“时”之为用,不能都以“风雷相薄”的“霸”道而一概论之。
若“时”所代表的,是长时间持续的时势,则此“时”与定位“天地”的差别,其实已不显著。近代物理学亦有所谓时空不异;或时间箭头会在扭曲的宇宙里,走奇怪路径的讲法。这些大概也属于类似原理。
此外,类似盘古所开辟出来的强大“落差”,提供要素供其交流的两方,一般也会称为“天地”。而在这“天地”间交流的要素,是会作用在三才的“天地人”层面。三才“天地人”的“天地”和定位的“天地”,这两组“天地”属于不同的概念。阅读古籍时,须细辨时、天、地的这类歧义。有些作者对这类观念的细分,其实也不甚了了。
把层层的天地定位,描述得如上文般具体,按古人标准,应该算是讲解得非常清楚了。但若以为这样就算明白的话,那便先要重温前面提过的问题。问问自己,在上述的乐高模型配套:
• 是什么“道”打通了什么“天地”?
•“道”打通后,是什么“阴阳”在交流(交媾)?
• 这“阴阳”作用在“天地人”那个层面?
• 若是“天”,试描述其“山泽通气”(孕育)机制。若是“地”,试描述其“风雷相薄”(连锁)机制。若是“人”,试描述其“水火相涉”(自反馈)机制。或三者一并论述。
大家若回答不到以上问题,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否则也不会有本书出现。就连我也没有见过古人对问题的类似浅白解说。为此,在本章的最后一节“皇极懒人包 根苗花果”,会尝试提供一个解答这类问题的系统步骤。但是否真的管用,还得看读者自己的慧根与造化。
顺带一提,先民在编撰上古传说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传统智慧,晓得开天辟地的发明家,一般皆难以获得实利,故天地开辟完毕后,故事里的盘古也要功成身化。几千年过后,我们依然看到,从发明中获利至巨的,多数还是商家而非发明家。
但发明家难享实利的普遍现象,在近代的互联网世界,又似乎出现了改变。名成利就的网络先进,曾经大量而且集中地出现在网络普及的(齐乎巽)初期!但这是因为网络世界真的十分与别不同?还是因为规管现实世界的监管与霸权,在当时尚未深入扎根网络而已?定抑或纯粹是因为,那些发展初期的肮脏勾当,被盲目崇拜的信众选择性遗忘?这些都有待历史来做公论。
这种种可能性综合起来,会否暗示着大自然其实一向都对高效的进化机制青眼有加,总是心甘情愿献上超重比例的要素来奉养?亦即是达尔文形容花朵爆发时期的“恼人之谜”(洋文:abominable mystery,音译:“爱抱媒剌爆 迷思处”)。
© 2016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4 皇极经济 时天地人
下一节:01_04_02 地皇
订阅:
评论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