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星期五

01_05_06 疏通资信泛滥的大禹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5_06 疏通资信泛滥的大禹 iPhone App Store

“仁”就是透过把人当成是人来看,来建立人和人之间相互依赖的“乐”机制,从而达致“和”的理想状态。而透过“把人当人来看”赚取利润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合适的一个群组来开展“互爱”的良性循环。

企业的“王”只被人按业绩来考核,离开企业,别说全天下人,就连自己家人也难以感化,这始终是有别于古代博爱万众的真圣人。所以,企业家只需要量力而为,“爱”一个自己企业有能力驾驭的群组就可以了。实事上,《礼运》大同篇给“王”治的小康社会,也是以继续保留“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前提下体现“刑仁讲让”的。所以,就算历史上的圣“王”,也是需要推行亲疏有别的落实关爱。

此外,由于现代宣传活动严重干扰了顾客的意志,单纯像理想中的“仁”,默默付出善意,然后等客户、供应商觉悟来跟企业互动,将会是回本期超长的营商“罪行”,必然会受到缺乏投资者而倒闭的处分。所以,现代企业对“爱”的投资,需考虑对象的反应时滞,尤其要紧的不是手上客户的即时反应,而是“爱”能推动的连锁反应。把“爱”看成是互感共振,一个客户的爱能带来五个新客户,由是变出二十五个。。。

只需针对“客户”、“供应商”、“员工”等社群的其中一部份,发挥“仁”的同理心,比对手更深入了解他们所需、所长,找出在合理(有利润)范围内对他们更好的方法,由是赢得这批群众的拥戴 (loyalty),让企业从中获利之余,也让企业有更进一步的优势去了解他们,开展类似“互爱”的良性循环后,便自然巩固到商业利益的优势。

三王之一的商汤,就做过这种“爱”的投资。

《史记·殷本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成汤立定主意征讨夏桀(暴君-如果有读者不知道的话)之后,就搞了一个打猎秀。本来捕猎的网有四个从四面包抄,但成汤却对手下说这太绝了,乃命人将网撤去三面,只留一网让禽兽有逃跑的机会。天下由此认为汤的德行连禽兽都能惠顾。按钱穆所说,这一网就引得四十个国家来朝见。

由此可见,上古三王推行“仁”道之余,也会在需要时辅以宣传技巧的。重点就是要你“爱”的人尽快反过来“爱”你,还要他传达感动给身边的人,一齐来”爱“你。这才是商业上灵活运用“仁"的国学观?

乔布斯在企业施行”仁“的两手准备:

第一点,乔布斯确实关注他用家的使用感受。他从用户(操作界面、外观)的观点,体悟产品是否科技上更优秀 - 而不像工程师那样沉迷速度等参数的提升。这是”仁“的核心基础,是“仁”的本体:把客户看成是客户,把客户看成是人。

第二点,在商言商,企业在第一点对用户付出的“爱”,是需要以期望用户回馈“爱”为基础的。可用户到底会回馈多少倍“爱”和回馈的速度有多快,却要视乎企业施行“仁”(本体)的手段,使感动力度发挥至最大效果。乔布斯很年青就靠 Apple II 个人电脑成为举世触目的商业领袖,而他从这起点不断精进演说技巧,达致能用演说配合他的产品来驱使用户出现宗教热诚,由是将影响力传播开出。这是以高超的“用”仁技巧把仁“体”的价值快速连锁爆发。

更有甚者,乔布斯凭籍这个业务网络,强迫用户和供应商按其规划的理想蓝图来生活。按古人的说法,乔布斯所推动的规则和生活方式(礼乐),是合乎天道与人道,故此居然被广泛接纳!苹果教主的信众在体验过“王”所颁布的生活模式后,皆乐于接受,更变身为维护这套生活方式的中坚护法。作为一个没有实质土地的“素王”,乔布斯居然于其国度里,实现出司马光所勾画的“由三代以上,治出于一”。于易理而言,是协同共振全面展开后,社群已具备自我更正和修复的能力。类似机制在金观涛老师研究中国历史的书籍里面,曾多番谈及。

© 2017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5_05 企业的乐论
下一节:01_05_07 小结 道德仁霸

01_06 霸权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6 霸权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要了解当代霸权的机制,除了研究“地产霸权”等经典情况之外,还应该参考具有前瞻性的吴修铭著作“Who Controls the Internet? Illusions of a Borderless World”。中译有《总开关:信息帝国的兴衰变迁》与《誰_控制了總開關?》两个名称。

此书论证出苟有调控的机制自行发展出来,就免不了有霸主争夺整合,最后变成一个限制用户接触新事物的机构。政府的固然常常会偏帮霸主一方,但就算政府真诚着力打击垄断,霸权的整合现象却好像是自然的天道,总在时时刻刻谋求机会与缺口壮大。只要稍一松懈,就可以卷土重来,如僵尸一般复活

© 2017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5_07 小结 道德仁霸
下一节:01_06_01 霸权

01_05_07 小结 道德仁霸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5_07 小结 道德仁霸

与“道治”“德化”的授人以渔(教人捕鱼)不同,“王”要管的事情多很多,而人民也惯性依赖被“王”来照顾。

“王”总爱搞很多仪典节兴,要人民久不久就来相互关注一下家国、社稷、父母。“王”按其定义,本隐含着一项先天不足,就是没有驱使人民自发相互关爱的“德”。为弥补这个先天缺陷,便要高压推动“礼”来育“仁”,三朝两日找人民相互“礼”一下。

打个比方,“道”是抛个乒乓球出来,让人群自行摸索玩乐规则,期望体育运动能凝聚社群。

“德”则强调体育精神,介绍文明对垒规则,让民众热爱并自发遵守。文明的“球来球往”能自然孕育出球员间的“仁”(相互关爱),也同时因(球类)事务交往而建立起有更广泛用途的人际网络。理想情况下,“仁”的互爱便由此网络爆发传播到涵盖全人类。这是扎根在有广泛“德”化基础上,所成长出来的“仁”。

“王”可不一样,打从一开始“王”便强逼所有人民按其颁布的文明规则(礼)对垒。尽管初时人民不明所以,但长时间按规则体验文明比赛后,大部份人还真会从心底里对文明比赛有所执着,这就是以礼(规则)育仁(关爱)的王道。但由于“王”的能力或机遇较为不济,他推广活动不如“帝”那么使人着迷。若人民不太主动寻找对手“球来球往”,那使球员间相互关爱的“仁”网,也难以自然地爆发及巩固。为弥补这个缺口,“王”便要每年、每季以致每天搞各种各样与乒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务使人民对“王”的制度有定期的盼待和依赖。“王”也尽可能使乒乓球例的精神渗入到生活每一角落,使人民脱离了“礼”便与亲朋脱节、坐立不安。

这好比每一个人民和“王”之间还有一桌乒乓球透过“礼”来互动、互赖。这么大的一场对弈,机关算尽也无法避免挂万漏一所引发的骨牌式崩溃。故此,“王”必须要适“时”用“礼”,把握好互动节奏,以简驭烦来指挥这场交响乐。民和民之间的“球来球往”节奏,其实在骨子里还是由民和“王”之间那桌“球来球往”主旋律所引动。若两组拍子和谐并奏,“仁”这个相互关爱雪球便可迅速滚大。而且,个别人士或群组脱离主旋律的僭越行为,也很容易被社会整体的共鸣节律纠正回来。故《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至于“霸”则属于能力或机遇比“王”更为不济。好比社团里再没有球员和观众相信体育精神,团员皆为利是图,只关注球赛赌博,但所有正规比赛却都被黑哨所操控。乒乓球运动的水准由是每下越况。在这个时代,“霸”便凭籍势力来强行恢复秩序。极端例子是社团另立旗帜赌博地下球赛,籍其势力切实保证不打假球,违者砍掉手断脚之类。较阳光的,可以是某富豪赞助商,另行建立一系列比赛阵营,凭其商业手段,在自己集团里禁绝假球,皆以利诱和刑罚为主旨。“霸”的团员为私利虽意图无所不用其极,但碍于“霸”的威逼利诱,皆大致遵从其要求的信义。这虽并非根绝黑哨的方法,却远远比正规比赛公正。在球技迅速下滑的乱世,乃不失为维系发展的权宜策略。而且苟有稍为稳定的交往环境,那即使缺乏全社会广泛爆发“仁”爱的条件,也能较好的保留到小社群内部间的“信“”义”。

以上四种方法干得好的话,皆可为社会创做大量财富。但其稳定群组凝聚力的特征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此外,那个能凝聚人心的乒乓球到底是什么?对于不同才能的领导在不同环境底下如何应用不同机制就会有不同答案。但可以肯定,这四类乒乓球皆必须与“仁”紧密配合,才可能凝聚兆民。

学物理的朋友,会发现这颇有量子力学的味道。古人应该也有类似的体悟,所以才倾向用易学一统人事与物理的规律。这在后面章节会稍为再详细讨论。

在当代商界,乔布斯就曾经拿着那支指挥捧,紧密牵引着一众客户、盟友、敌人共鸣出世纪交响乐,成就出其不朽的企业“王”国。

《老子》曾慨叹的:“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就是道德仁礼是一个每下越况的大潮流。那么拨乱反正,从霸权的乱局和平转化回帝道的盛世又是否有可能的呢?

乔布斯晚年所演示的,正正就是通过“王”仁技巧,为生活在“霸”权环境的信众,建立出关爱用户体验的“仁”网,继而以“乐”的技巧,孕育出信众因具体事务(娱乐)而彼此积极关注(乒乓)的“帝”德,最后还推动出一轮支持科技创新的“皇”道热潮。可惜乔“王”英年早逝,其“帝”德“皇”道皆未能巩固发展,能否拨乱反正还要看后人的造化。

以前章节提及,个人私“德”与创立“王”国的管治“德”,是两个可以独立分开的概念。甚至极端相反的例子,亦不罕见。但撇除了评论太具争议(其实是太危险)的政治、宗教人物,乔布斯就是个可以很客观和全面评论的典型案例。读者可以自行研索。

《礼记·乐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今天看来,“德”所意指的那个“得”,应该就是现代人觉得“这个管用!”的意思。因为“这个管用!”,所以便有民众支持的爆发。

“帝德”是从少数人赞叹“这个管用!”后,由小而大的自行爆发协同状态。“王”的“乐”,则是大规模推动体验“这个管用!”以后,获大家认同,然后乐于维系协同状态,是“王”道的巅峰。两者起点相异但终点却相似。

© 2017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5_06 疏通资信泛滥的大禹 iPhone App Store
下一节:01_06 霸权

01_05_05 企业的乐论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5_05 企业的乐论 (Customer Penetration & Ownership)

《论语·泰伯》: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千百年来,学者皆以为这孔子是要求学生透过提高音乐品味来升华个人修养。但若参照礼乐技巧在企业的理论,我们便知道这三句话,其实也反映 IT 企业由萌芽至鼎盛的三大阶段。即新萌意念的爆发期、理顺业务的规范期,和协同环境的共融期。这三阶段皆是权宜安立的名相,读者心会其意就可以了。第三阶段是企业过渡成一个稳定的生命体的巩固期,成功过渡的话便能拥有一个稳定阵地,进可攻退可守。

上述对”成于乐“并非指个人音乐修养的质疑,还可以有《史记·乐书》为佐证: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 (演奏) 也,乐之末节(皮毛)也。“。

《史记·乐书》曾描述过如何用”乐“来辅助政治的理想。若用得其所,其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企业家都梦想拥有的 Customer Penetration & Ownership(深入支配客户):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 (演奏) 也,乐之末节(皮毛)也。。。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故礼主其谦,乐主其盈。礼谦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谦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新唐书·志·礼乐》:
“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

李光地《古乐经传》:
“三代以下礼乐不兴”。

虽然史家一致认同,上古“礼”“乐”都是非常重要的管治工具,但对于如何具体使用“乐”配合“礼”来管治,却没有如《礼记》般的具体执行手册流传下来。而三代以下,对“乐”教化效果的重视更大不如前,用皇朝实例与古籍经典相互印证的分析并不多见。反而在解放前后的新中国和今天的朝鲜半岛,还有机会找到大量具体例证。

唯私修当朝国史乃僭越的大不敬,就算在今天,也需要如太史公般究学天人,才有资格月旦。化外遗孤实在没有资格莽议,只能探讨虚拟空间的情况。

于网络世界,把“乐”技术企业化得最纯粹的,大概就是那些类似数码鸦片的收费网络游戏。这些数码鸦片应用了“乐”的技术,体现出种种《礼记·乐记》所描述的现象,比如:
“乐和民声。乐者为同。同则相亲。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大乐必易。大乐与天地同和。乐也者。。。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致乐以治心者也。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这些数码鸦片,应用了“乐”吸引人关注、渗入人生活的技术,却缺乏“乐”以道制欲的内涵。故此便失诸上述“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但从数码鸦片的例子可窥见,古人用“乐”的技术若能得到破解,的确可产生神奇的功效。若能适当翻译这种技巧到企业营运中,则可赋自行生长、巩固的“共鸣、生机”予业务。

在其它企业的层面,类似“乐”的概念,却可以从员工早会扩展到年度科技博览会、软件不定期更新、以致用户间的微博、网络游戏,皆可在企业内部发挥“乐”的凝聚成员、催动共鸣(乒乓)的作用。

但在国家的层面,传统学究大概只承认“乐”的概念可稍为突破音乐的范畴,扩展到电影、体育、学习班、以至其它娱乐一类的事业而已。但其实若把“乐”的概念无限扩张,则所有第三产业(服务业)其实皆莫非是“乐”。更夸张的讲法,是人类自从脱离刀耕火种,一个人种田可以养活几十人之后,那些不用耕种的人,其组织分配使彼此互相依赖的机制,就是“乐”。这种“乐”的和谐搞得好,就国泰民安,否则就是天下大乱。

© 2017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5_04 从心肾不交臆测坎离的信息调控
下一节:01_05_06 疏通资信泛滥的大禹

01_05_04 从心肾不交臆测坎离的信息调控

《皇极经济》目录: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1.html


01_05_04 从心肾不交臆测坎离的信息调控


本节大概又是一篇眼高手低的自娱文章,目的是描述一些可能存在于“离”卦与“信息”之间的隐晦关连。

先天八卦乾坤所包含的,是纯阳的功能部件及纯阴的本体组件。这两个仓库的交媾,体现在生命机器的运作与成长,而建立这交媾的路径,就是先天八卦的天地定位。但在后天八卦,(先天)乾坤在最上和最下的主导位置,却被后天的离坎所取代。

这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后天八卦会否也有类似先天八卦的交媾模型对应?即以坎离交媾为主,导引出其它六卦成三对跨越时间的交媾观点。虽然以“流行”原理来理解后天八卦,本身就已经相当直观,但若然在后天八卦也可以找到坎离所主导的四对“交媾”,则八卦的原理就可以更完整、漂亮地得到整合。

理想的模型,是原来由乾坤所主导的先天八卦,被离坎取代了其位置之后,发生了另外的一种坎离交媾(不是政策-对策的互动),直接或间接演化出其它六卦。由于后天八卦除了坎离之外,其它六卦不成先天之对待,故可推断后天的八卦交媾,会与先天的交媾很不一样。
按五术普及流传的讲法,后天的坎离相交,与先天的乾坤或坎离交媾关系密切,甚至可能有互为表里的关系。不妨参考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通则,看看各先后天的对应关系:

- 有信息(散播)意味的先天“巽”位,于后天被代表基本构件的“坤”所占据。这会否默示后天八卦的基本构件就是信息一类的事物?

- 代表局限的先天“艮”位,于后天被代表活动的“乾”所占据。这会否默示,后天八卦的主导活动就是体现在局限变化,或者简单来讲就是“调控”?

- 代表活动的先天“乾”位,于后天被代表制度的“离”所占据。这会否默示,后天八卦的制度,就是体现在活动的规律。比如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四时,主导后天万物。

- 代表基本组件的先天“坤”位,于后天被代表对策的“坎”所占据。这会否默示,后天八卦的
对策,就是万物对“离”规律的反应。

可惜的是,上述对号入座的配对,似乎与中医“心肾不交”所代表的函意不相契合!也许是古人对信息和调控的理解切入方式,与现代观点还是存有根本上的差异。这些恐怕还是有待高明指正。

还是回归讨论比较具体的实况。千古以来,最具体的“坎离相交”例子,大概就只有中医的“心肾不交”。但即使是所谓“最具体”的例子,依然是玄之又玄。中医的心肾不交,学习的门坎非常之高,一般学子、教授、大师,皆只能望经轻叹。

近代幸有生物物理学家王唯工,破解出十二经络乃人体器官与心跳不同倍频共振的路径。从而推断,心主神明乃指膻中这个被心脏敲打的“鼓”,能够按身体经络循环所需,调节不同倍频能量大小 (Equalizer),以调控血液循环到不同器官的力度,由是主宰着身体整体各机能的盛衰。此中血液从心脏流到各器官后,又需要有肾经络的帮助,才能更有效从静脉回流。

故此,心脏调控血液输往不同经络的力度,就如政府宏观调控,把钱(信贷)按不同力度投入不同的商业板块。而肾除了直接推动血液从静脉回流,还协助互为表里的膀胱,支援各器官血管的微观调控。

各主要器官皆有不同的俞穴,微调其微血管开合的节奏 - 类似一笔存款可透过银行微调,在不同时段反复提供资金给不同公司。而主要器官的俞穴,大部分都落在与肾互为表里的膀胱共振经络之上。故此肾与膀胱,就好比银行体系,负责把政府发过来的钱,有效率地投放给适当的企业,盘活经济要素之后回收再用。否则,就是心肾不交。纵使出台万亿级别的国家政策贷款,但都落实不到有效率的经济活动上面,经济循环依旧不得畅顺。

这故事还带出一个物理猜想,功熵(乾坤)主导先天八卦的成长,故此处于八卦最高和最低的位置。而在后天八卦,原来乾坤的最高最低位置,已经被离坎所取代。而我们目前最少了解,按中医观点,“离”可表征为心、为神明、为“信息”,而“坎”可表征为肾为“控制”(血液回流、分布,血压及化学成份)。即先天乾的“功”於后天变成“信息”,而先天坤的“熵”则会在后天由“控制”所取代。这观念大概要在今天的数码时代,才有可能给一般人勉强去领悟,实在很值得科学家与企业家进一步去细味。

急于带大家走入如此玄妙的易理殿堂,是要配合这些概念,告诉读者“王”成就的极致应该是什么样子:

- 制度(礼)的高层次目的,不单只是规范行为,而是希望引导出可持续的节奏(乐)。实现人民紧密追随其领导。有如各器官皆配合心脏的频率共振。

- 最理想的,是进一步融合调控交响乐般的节奏机制,将“国”运作如一个整合的有机体,大小事务最终皆达至一个共鸣(和谐、共振、协同)状态。也就是在基本共振的基础上,还发展出调控的机制供王使用。

- 就如人体的一个微小器官,也要识得自己位处什么经络,配合身处大势的频率共鸣,才得正常血液流通供养。在健康人体里,特立独行的细胞,会因为缺乏养分而自然枯萎。

- 故此,理想的“王”治,需要达到共振状态,启动起自我修复、巩固的机制,才算理想。

- 但类似的机制若发展出来之后,却没有王的调控,则有可能会变成一个自我追求持续的恶魔。例如“地产霸权”,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为追求发展而发展,特色小店终归难免被淘汰。

不习惯从物理学的协同、共振角度理解“王”国这种生命体现象的文科学人,可参考金观涛与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1992年增订本,第三章关于“无组织力量”的描述,是上述生命体现象的反面例子:

“这里,我们要引进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来描述一体化在调节过程中不断异化的现象,这就是无组织力量。我们将某种社会结构在维系自身稳定的调节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对原有结构起瓦解作用,其本身又不代表新结构的那种力量,称为无组织力量。。。
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中无组织力量增长情况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到无组织力量增长的两个特点:一是不可逆性,二是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具有的自繁殖性。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无组织力量的增长是不可能在这个系统内部由调节机器自身加以遏制的。虽然任何一架调节机器对它的调节对象是有效的,但对自身的朽坏无能为力。所谓自繁殖性,是指无组织力量的增长,犹如细菌繁殖,当其数量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后,就会越繁殖越快,具有恶性加速的机制。

战国时期有一个故事,可以很形象地说明无组织力量增长的这两个特点。一次,齐桓公与大政治家管仲去参观马厩。桓公问管马的人什么事最难?那人答不上来。管仲趁机说编马厩最难。因为第一根选了直木树立正直,以后根根梁都要跟着树直。如果第一根都树不直,以后根根就无法树直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管仲是用这个比喻向齐桓公说明国家组织原理。”

上述的“无组织力量”虽然是“王”用礼乐要体“现组织力”量的反面现象,但将两者互参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性质,可供学者细味品尝。

其实《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全书有大量描述“王”国这种生命体现象的正面生长内容,但该书篇幅庞大而且还有不少后续著作,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探究。

这里只补充一点,就是朝代兴衰常在乎天地定位的先天乾坤有多大,即先天的市场与天然资源限制了企业(国民或特权人数)可以有多大,大致不变的业务模式(礼乐刑政与外侮)注定国土能供养多少国民与富余出多少特权。

当“国”这个有机体在有限的国土上发展出国民或特权超乎皇天后土所能负担的限量,则要么能改变业务模式(限制特权、提高生产力)继续健康成长,要么便开始衰病,让“无组织力量”坐大。但无论如何,若人口不断增长,则不可能持续改良业务模式来保证永久畅运,人口锐减事件如战略或瘟疫等终不可避免。

© 2017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1_05_03 仁礼易理
下一节:01_05_05 企业的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