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熵机》目录 :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2.html
02_04_03 阴阳有所为我用 有所不为我用
若再配合“气”的观念,则“阴盛阳衰、阳盛阴衰”还有更抽象的深意。察其“盛、衰”,除考量数量之多寡,还得把“要素”与“气”的耦合程度一并权衡。
一家企业可以拥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资产(阴)与营销收入(阳),但这些阴阳若缺乏一个业务主调来统摄其活动,便难以用简单的太极模型来分析。所以,对于初入门学者,不妨暂且假设企业都有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的营运循环,就是那个驱使”要素” 纳入企业来一起“共振”的“气”。
一般而言,企业只须有现金,就可以继续营运。资金流动,是直接影响企业存亡的指标。所以企业“气”的运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资金流”作指标反映。
如果机器、原材料、销售渠道、订单与企业的“气”共振得好(协同),“气”运行得强,企业自能盈利,股票价格也上升。这样,资产对于企业的价值,便最起码抵得上购进的成本价,甚至更高。企业由是产生所谓资产增值的效果。
(但反过来说,股票价值上升,除了因为企业营运改善之外,还可能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或企业提出尚未附诸实行的计划。这表面上看似并非源于气的“强”或气“弱”,但归根究底,还是要和这些因素在未来“共振”或“协同”的强度相关。此外,“太极”之“气”强弱、协同的标准,可能不是唯一固定的。有时还要论及和外间环境的协同,要视乎讨论的观点。)
假如企业管理不善,购进了与主营业务不能同气相求的原材料。比如造纸厂购进了废旧钢材,则对于造纸厂而言,虽然同样是一吨废旧钢材,但在造纸厂里的贡献,就要比在炼钢厂里低得多,还很可能要作亏损报销处理。这就是原材料的(阴)不能与企业的“气”共鸣所产生的典型结果。由此可引申出了“阴”(或“阳”)的两重意义,常在文章不作分辨便混合使用,混肴了几乎所有国学学人。
这就是阴阳“为我所用”和“不为我所用”两者的概念混淆。
若采用先天八卦的观点,阴阳互为表里,只有被“太极”纳入其“气”的“共振”,一起共“循环”的“要素”才是“太极”的“阴阳”。其余被掉空,摆在一旁的相同物质、动力,并不是“太极”的阴阳。故此,先天八卦观点的阴阳,都是匹配成对出现,只有循环之“气”的盛衰,而不会出现单方阴或阳的盛衰。
而会盛衰的阴阳,所指的其实是阴阳的原材料,“太极”需要吸纳这些“要素”,来发挥其“阴阳”所引导出来的规律。例如:阳光和泥土,市场和产能。一般讲的后天八挂流行,所指的就是这种要数的数量盛衰,但往往已隐喻为阳气的盛衰,较少指物质材料(阴)的盛衰流行(阳常不足,阴常有余)。这种按后天八卦观点所理解出来(要素)的“流行”“阴阳”,和先天八卦(互动规律)的“对待”“阴阳”,几千年来都业界被交叉混淆使用。
后天观点的阴阳,将企业的阴阳视为可独立的两项来解读,就算只有很少产能,甚至没有市场,都会视拥有大量原材料为阴盛。即是只单看企业拥有多少资产,而不考虑这些资产是否都能有效率被企业运用。类似的“阳”就只单看企业的客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有能力转化为高利润的订单。
为何古人连这么简单的概念也没能搞清楚呢?其实,古人讨论的太极,多数是没有实体数量来对应的抽象系统,前述生产与销售能力所谓的阴阳,便得对应为两种规律(气)的强度,而非具体事物。在如此高度抽象的描述下,连系统纯阴的“原材料”本身,都要用一种规律来理解的时候,那条分辨先后天“阴阳”的界线,就十分扑朔迷离了。
由于古籍和现代人对于阴阳的定义如此多变,往往就连经典的作者也未必注意到这些分别,现代的学人要克服这种种名相的陷阱,就必须对自己熟识范畴的阴阳,有自己实在的“证悟”与“见地”。这些“见地”不是研究或工作时间长了,有一定具备的。比如说,很多财务出身的高级管理人员,指点下属公司汇报的时候,只知机械化地要求降低库存金额,看见低库存就机械化地赞好。但只有真正熟识营运的经理,才会意识到库存量必需与准时送货指标一起分析。库存过低,其实也是一个企业病征,需作进一步问诊。能这样用心去探究、理顺组织的相互关系,才可以在阴阳定义参差的密林里找到出路。
按上述的观点来理解“阴阳”,当企业有太多存货,但销售能力就相对薄弱;又或者企业有很好的生产管理能力和供应商网络,但销售能力就相对薄弱等情况时,就可以理解“阴阳失调”、“阴盛阳衰”。
不过,若用这观点来理解阴阳的话,当企业处于经济大环境形势大好,也手上管有大量原材料,可由于管理不善就是不能实现高营业额的情况时。就似乎可以说成是(后天的)阴盛阳也盛了。但反过来,也可以说成是企业内在(先天的)“阴阳”规律都奇弱。熟对熟错?还是视乎定义与观点。但把两种观点混淆使用,就会使读者无法理解。
上述“阴盛阳也盛”所对应的太极状态,其实就是企业的“气”机衰弱了,类似中医说人的身体气血虚弱。故此尽管在“无极”环境的资源充沛,企业这个“太极”还是不能充分把“无极”环境的纯阴(原材料)纯阳(商机)充分纳入到“太极”中一起共振活动,堪屿经典《青囊序》劈头所说的“杨公养老看雌雄”,就是用来分别“各自分隔的山水阴阳”与“建宅后会相互交媾的雌雄阴阳” 。
若说后天对“阴”所关注的,是不论原材料有否参与业务“共振”,只单论原材料的数量。那后天关注的“阴”,就是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关注原材料是否有效地参与了业务的“共振”或“协同”营运,其考量的观点,是以企业的主营业务循环为核心,即以原材料与企业这个太极之“气”的共振强度,来量度企业这个太极到底有多强的“阴”。商业上来讲,就是以原材料与企业业务营运的契合度,来决定是否需要对原材料的价值(贡献的阴气强度)打折。由于阴的操作是一系列业务循环,若某资产环节缺乏供应,就足以影响所有资产的价值要打折。此外,若阳方面的业务循环出问题,也可以类似的使所有(阴)资产的价值要打折。
先天“阴气”观点要量度的,是企业正实现的组织资源能力和强度,这能力强便可以把大数量的存货,纳入企业太极的业务循环里,否则就算有100亿的原材料,企业运作起来也跟只有1亿存货的企业无差别。就像生物血气一样,身体太小的话其血气再强也难以与大块头的影响力相比。比如小老鼠再健康,其影响力也难以比上大象。
故此,先天“阴气”观点的强度,是量度被纳入到企业太极里共鸣的有效“阴”资源数量。这数量大的话,“气”的运行本身一定有相当强度,而且必定同时有大量的物质纯阴与其配合运行。依这定义的话,则只有大企业才会有超级强的“阴气”。类似例子是电影里只有首领大魔头,才能产生电影里把全世界天空都遮蔽的灭世阴气。
© 2019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2_04_02
体用论财经
下一节:02_04_04
阴阳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