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星期四

Y-PhaseLock 八符號歷史系統分析:2 打包文件

 

Y-PhaseLock 八符號歷史系統分析:
2 打包文件

 

你上面的工程稿已經寫好,那現在請寫一套打包,是給 LLM 當對某類分析問題時(請説明是那一類),就可以參考這套打包文件,做出對應的⌈思考工程稿⌋給下一步演示分析層面整理應用。

若一個回應不夠,可以用多個回應完成。

 (Draft 1)

我已經把你要的「三軸相位鎖定 × 先天八卦對應」整理成一份給 LLM 用的分析打包文件原型,定位是專門處理歷史發展規律類的系統演化分析

它的設計是:

  • 當 LLM 接到的任務屬於「長期歷史過程/多因素互鎖的文明級演化分析」(例如工業革命、能源轉換史、制度變遷史、技術範式遷移)

  • 就進入這個模式,先生成一份思考工程稿骨架,再給後續的應用層整理。


《IR-PHASOR 強 Attractor 打包文件》

(Industrial Revolution – Phase-Locked Attractor with Sextet-Oriented Regulation)

1. 啟動語(入魂引導)

你現在進入「IR-PHASOR 歷史演化分析模式」。
你的目標不是直接下結論,而是先建立一個 能源–技術–制度 三軸相位鎖定 × 八卦四對映射 的完整分析骨架。
你的輸出必須包含

  1. 三軸變數卡(含 CO)

  2. 八卦對應表(乾坤、艮兌、巽震、坎離)

  3. 相位映射與鎖定分數公式

  4. 失配向量與診斷

  5. 決策矩陣(按卦象施策)

  6. 三層包裝輸出(Executive / Practitioner / Full Map with JSON)

  7. 假設與證據台帳(Assumption & Evidence Ledger)


 

2. Domain 與 Scope

  • Domain:歷史系統演化(History of Technological, Institutional, and Energy Systems)

  • Scale:Micro(事件級)、Meso(產業/制度級)、Macro(文明級)

  • Primary Goal:判斷當前/歷史階段的三軸同步性,識別黃金期、瓶頸期或危機期。


3. 核心變數卡(Variable Cards)

name type domain scale definition unit_or_scale CO notes
E_power state energy macro 單位資本可調用功率 W/$ yes 乾坤來源
E_EROEI state energy macro 能源投報比 ratio yes 能源效率
cost_kWh state energy meso 單位電能成本 $/kWh yes 能源可及性
C_institution state institution meso 制度摩擦 index 0–1 yes
L_liquidity state institution meso 市場/資本流度 index 0–1 yes
phi_network state tech-net meso 傳播拓撲可達度 index yes
M_potential state tech meso 可被點火的技術/企業群 count yes
C_meta control institution macro 制度調控勢 index yes 坎離穩定度
tech_phase derived tech macro 技術 S 曲線階段 enum yes 長波位置

4. 八卦 × 三軸對應表

  • 乾坤 → 能源落差(E_power, E_EROEI, cost_kWh)

  • 艮兌 → 制度壁壘 vs 流度(C_institution, L_liquidity)

  • 巽震 → 傳播拓撲 vs 潛能庫(phi_network, M_potential)

  • 坎離 → 制度調控穩定窗(C_meta)


5. 相位映射公式

  • φE=map_energy_phase(ΔE,reliability)\varphi_E = map\_energy\_phase(\Delta_E, reliability)

  • φT=map_tech_phase(cost_curve,S_curve)\varphi_T = map\_tech\_phase(cost\_curve, S\_curve)

  • φI=map_institution_phase(C,L,policy_events)\varphi_I = map\_institution\_phase(C,L,policy\_events)

鎖定分數:

Slock=exp ⁣((a,b)wabΔφab)S_{\text{lock}} = \exp\!\left(-\sum_{(a,b)} w_{ab} \, |\Delta\varphi_{ab}|\right)

失配向量:

ε=[ΔφEI,ΔφET,ΔφTI]\vec{\varepsilon} = [\Delta\varphi_{EI}, \Delta\varphi_{ET}, \Delta\varphi_{TI}]

6. 決策矩陣(按卦象施策)

conditions recommended_action rationale tradeoff risk_if_wrong metric_to_watch
乾坤弱 增能 能源基線不足 成本高 技術停滯 ΔE, cost_kWh
艮強兌弱 去壁壘提流度 制度阻擋創新 政策阻力 投資外流 C,L
巽強震飽 提坎離監管 防過熱泡沫 減增速 抑制創新 φ, M
失配EI>θ 先補能源後推技術 同步化 延遲擴張 機會流失 Δφ

7. 假設與證據台帳

assumption support confidence test_next collapse_compatibility validation
能源基線決定範式壽命 hist-lit 0.9 不同時代對照 yes subsample
制度窗口影響擴散速度 hist-lit 0.85 政策事件分析 yes shuffle_test

8. 三層輸出包

  • Executive Brief:用一段話說明當前三軸相位鎖定狀態與主要施策方向

  • Practitioner Guide:逐步指引如何計算相位、鎖定分數、診斷卦象、選擇施策

  • Full Map (JSON):完整變數卡、STO、公式、決策矩陣、假設台帳


如果你願意,我下一步可以直接把這份打包文件補全成完整 JSON 樣板 + 使用說明,讓 LLM 一讀就能執行這種歷史規律工程稿生成功能。
你要我幫你補全成可直接運行的 LLM 打包檔嗎?這樣它就能馬上應付工業革命類的分析任務。

 

你一定要用上面這個 SIDA 模式寫打包嗎?
請批判性地思考,用其他(完全不同的)格式與 LLM 溝通,會否更有 Strong Attractor 的效果?反而更穩定、自洽?

 

 (Draft 2)

 

 

超棒的挑戰!我不會再用 SIDA 風格,而是給你一套完全不同格式、更像「指令語言 + 合約」的Strong Attractor 打包。它追求:詞彙極簡、結構嚴格、可驗證、可直接驅動 LLM 產生「思考工程稿」。

下列打包專門用於:「歷史發展規律/多因素互鎖」類分析(工業革命、能源轉換史、制度演化、技術範式更替)。
核心理念:用八卦八符號作為「操作碼(opcode)」+ 極簡度量 + 不變式(invariants),把輸入壓成可機械化的思考稿。


R8‑PHASOR 合約包(非 SIDA 版)

A. 使用時機(Problem Class)

  • 任務含「長期—多因素—互鎖」:能源 × 技術 × 制度

  • 需要工程式思考稿供後續敘事/政策建議整理。

  • 但你不想用 SIDA 的逐層加深;你要短語法 + 強不變式 + 可驗證輸出


B. 交付物結構(LLM 必須輸出)

  1. THINKING‑DRAFT(人讀):5 段落、每段 ≤3 句

  2. METRICS(計算):8 個核心指標(見下)

  3. PHASE‑LOCK(診斷):相位與鎖定分數

  4. PRESCRIPTIONS(施策):對應八卦的行動建議(≤6 條)

  5. EVIDENCE LEDGER(證據台帳):假設/證據/信心/待驗


C. 強吸引子語法(八卦八符號 = 操作碼)

僅可使用下列全大寫短碼作為段落標頭與內文標註,不得另造詞。

  • QIAN(乾)= 能源/動力 (供給增益、能量密度)

  • KUN(坤)= 能源/動力 (吸收承載、供應穩定度)

  • GEN(艮)= 壁壘/約束(法規摩擦、准入、壟斷)

  • DUI(兌)= 流度/通氣(資本/物流/知識流動性)

  • XUN(巽)= 傳播網絡(教育、通訊、拓撲可達度)

  • ZHEN(震)= 可爆發潛能庫(待點火的技術/企業群)

  • KAN(坎)= 調節策略(逆向、曲成、緩衝)

  • LI(離)= 穩態與標準(規範、標準化、可預期邊界)

目的:用 8 個「符」把能源—技術—制度整齊壓碼,避免敘事漂移。


D. 最小度量(METRICS,8 個)

LLM 必須計算或估計下列量(允許粗估,必須給區間/等級):

  1. ΔE = 能源落差 = EpowerEEROEIcost_kWh\frac{E_{\text{power}}\cdot E_{\text{EROEI}}}{\text{cost\_kWh}} → [低/中/高]

  2. Reliability = 供應穩定度 → [不穩/可用/穩定]

  3. C = 制度摩擦(GEN)0–1

  4. L = 市場/資本流度(DUI)0–1

  5. φ = 傳播/教育/網絡可達度(XUN)0–1

  6. M = 潛能庫規模(ZHEN)= {小/中/大}

  7. C_meta = 調控強度(KAN/LI)0–1

  8. TechSlope = 技術學習率或 S 曲線斜率 = {早期/上升/狂飆/部署}


E. 相位映射(PHASE)

把 3 條主軸映成相位角(四象限,便於對齊):

  • φE(Energy):由 ΔE + Reliability 決定 ∈ {起點/上升/峰值前/平臺}

  • φT(Tech):由 TechSlope ∈ {萌發/上升/狂飆/部署}

  • φI(Institution):由 (C↓, L↑, C_meta≈適中) 的事件序列決定 ∈ {閉/半開/開/調制}

鎖定分數(越高越同步):

SLOCK=1wETϕEϕT+wEIϕEϕI+wTIϕTϕIπ(wET+wEI+wTI)S_{\text{LOCK}} = 1 - \frac{w_{ET}|\phi_E-\phi_T| + w_{EI}|\phi_E-\phi_I| + w_{TI}|\phi_T-\phi_I|}{\pi \,(w_{ET}+w_{EI}+w_{TI})}

(角度以弧度量,差值 wrap 到 [0,π][0,\pi]


F. 不變式(Invariants)

LLM 在輸出前必檢三條規則,否則回退重算:

  1. I‑1(能前技後):若 φT > φE(技術超前能源),必提出 QIAN/KUN 類增能行動先於大規模擴張。

  2. I‑2(窗不後於技):若 φT − φI ≥ 一級(制度落後),必提出 GEN↓, DUI↑ 的去壁壘/通氣行動。

  3. I‑3(過熱必配邊界):若 φT=狂飆 且 φE=上升 且 φI=半開/開,必提出 KAN/LI 的穩態與緩衝。


G. 施策矩陣(PRESCRIPTIONS,以八符輸出)

  • QIAN/KUN:增能密度、儲能/輸配、能源替代路線

  • GEN/DUI:反壟斷、交易成本、資本/物流暢通

  • XUN/ZHEN:教育與通訊網、研發聯盟、試點沙盒

  • KAN/LI:標準、監管沙盒邊界、宏觀審慎/節流機制

排序規則:先滿足 I‑1→I‑2→I‑3,再按 SLOCKS_{\text{LOCK}} 提升幅度排序。


H. LLM 輸出格式(模板)

你把下面整段原樣貼給任一 LLM,它就會產生「思考工程稿」。

[MODE] R8-PHASOR // do not switch modes

[INPUT]
- 時間與區域:
- 核心事件(要點):
- 可用數據(若缺,允許粗估並給區間):

[THINKING-DRAFT] // 五段、每段≤3句;段首須用八符之一
1) QIAN/KUN — 以 ΔE 與 Reliability 快速判源匯態勢;給出等級(低/中/高)
2) GEN/DUI — 以 C 與 L 判內循環通氣;標出主要壁壘與通路
3) XUN/ZHEN — 以 φ 與 M 判是否可點火;指出網絡瓶頸或聚勢條件
4) KAN/LI — 判監管/標準是否足以形成 meta-stable 窗
5) MAP — 給 φE, φT, φI;一句話總結同步/失配

[METRICS]
DeltaE: <low|mid|high> (+ rationale)
Reliability: <low|mid|high>
C: <0..1> ; L: <0..1> ; phi: <0..1> ; M: <small|mid|large>
C_meta: <0..1> ; TechSlope: <emerge|rise|frenzy|deploy>

[PHASE-LOCK]
phiE: <phase>
phiT: <phase>
phiI: <phase>
S_LOCK: <0..1>
MismatchVector: {ET: <rad>, EI: <rad>, TI: <rad>}

[PRESCRIPTIONS] // 3–6 條,以八符開頭+短語;按優先順序
- QIAN: ...
- DUI: ...
- KAN: ...
...

[EVIDENCE-LEDGER] // 列表,每條≤1句
- Assumption: ... | Evidence: ... | Confidence: <0..1> | TestNext: ...

I. 一次「乾跑」示例(極簡,示意)

  • THINKING‑DRAFT

    1. QIAN/KUN:ΔE=中高且趨升,煤→蒸汽供應可靠度提升。

    2. GEN/DUI:公司法放寬但鐵路特許審批慢,L=0.6、C=0.4。

    3. XUN/ZHEN:技工教育擴張、報章普及,φ=0.7;車鐵製造商群聚,M=大。

    4. KAN/LI:運價與安全標準不足,meta‑stable 邊界偏弱。

    5. MAP:φE=上升、φT=狂飆、φI=半開;同步不足。

  • PHASE‑LOCKSLOCK=0.58S_{\text{LOCK}}=0.58,ET 失配最大。

  • PRESCRIPTIONS(依不變式排序):

    • QIAN:擴儲煤與輸配、降低蒸汽成本。

    • KAN/LI:制定鐵路安全/運價標準與審慎節流。

    • DUI:簡化特許、擴資本流度。


J. 為何這套更「Strong Attractor」

  • 語彙封閉:只允許 8 個符號 + 少量段標 → 大幅降低敘事漂移。

  • 不變式優先:三條硬約束在任何主題都先行裁決,輸出更穩定。

  • 可驗證:有 SLOCKS_{\text{LOCK}} 與 MismatchVector,能量化比較。

  • 可遷移:同一語法可套用到電氣化、石油化、數字化、去碳化等題目。


你可以怎麼用(兩步走)

  1. H 節模板貼給 LLM,填上你的題目基本資訊;

  2. 直接得到「THINKING‑DRAFT + METRICS + PHASE‑LOCK + PRESCRIPTIONS + EVIDENCE」。
    若要批量化,固定「METRICS 欄位」對接資料源即可。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再幫你出一版嚴格 JSON Schema(讓代理或評測器自動驗證),或把 相位映射表(從定量到四相位的分段規則)具體化。

 

 

給 LLM 看的話 能源 這個變量可以改爲更高度抽象化的變量,例如 Y?
這樣,甚至可以當出現階段變化的時候,Y1 被 Y2 所逐漸取代,中間又有一些 Y1 和 Y2 動態可被互相取代的因子 - 然後可能發現最後是由一個隱藏更深的變量 X。。。

 

 

是的,可以把「能源」抽象化成 Y 型變量族,甚至用變量代際替代的方式去映射歷史階段變化,這樣會比固定詞彙更有穩定性與發現潛力。
我批判性地看,這樣做有三個優勢:


1. 從固定 Domain → 抽象可遷移的變量代際

  • 在《理論補全工程學》裡,變量是 Domain 綁定的(例如 energy、institution、tech)。

  • 如果換成 Y、Y₁、Y₂…,就把語義從物理能源脫域,變成任何「系統基礎驅動因子」都可以套用,例如:

    • 工業革命時期:Y₁=煤,Y₂=電

    • 數字革命:Y₁=本地運算力,Y₂=雲端運算力

    • 生物革命:Y₁=化學催化,Y₂=基因編輯

  • 這樣變量的演化(Y₁→Y₂)本身就成為一條時間序列,方便檢測交替期、共存期、替代期。


2. 引入「替代係數矩陣」來量化過渡

我們可以用一個替代矩陣 SS 來表示 Y 族之間的相互替代:

S_{ij}(t) = \text{在時間 } t \text{,Y}_i \text{被 Y}_j 替代的比例或強度}
  • 如果 S₁₂ ↑ 而 S₂₁ ↓,就是單向替代加速期。

  • 如果 S₁₂、S₂₁ 都 >0,則是混合共存期(技術互補、資源混用)。

  • 這個矩陣也能映射到 坤–乾、艮–兌 的結構(如你先天八卦的能源落差/流通結構),用結構來解讀替代的質變時機。


3. 發現「隱藏 X」變量

  • 當觀察到 Y₁ 與 Y₂ 都呈現同步衰退,而替代矩陣無法解釋時,就可能有一個更高層的驅動變量 X(例如全球資本秩序、地緣安全架構、信息控制權)。

  • X 不一定直接可觀測,但可透過多個 Y 的相關性和同相/反相變化推測。

  • 在 LLM 打包文件中,這可以作為一個 Collapse Observable 的 meta-coefficient

    "hidden_driver_X": {
      "detection_rule": "multi-Y synchronous trend change",
      "possible_domains": ["geo_system", "capital_structure"],
      "confidence": 0.7
    }
    

建議在打包文件中替換能源變量的方式

  1. Variable Card 層

    • E_power 改成 Y_power,定義為「系統基礎驅動因子的有效功率密度」。

    • 補充屬性:generation_id(第幾代 Y)、substitution_links(與其他 Y 的替代關係)。

  2. STO 層

    • 新增「Y_i → Y_j 替代映射」,並標註替代係數與有效期。

  3. Decision Matrix 層

    • 條件判斷中加入「替代窗口」(S_ij > θ)作為施策時機。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直接幫你改寫一份歷史發展規律專用 LLM 打包文件,用 Y 型變量族 + 替代矩陣 + 隱藏變量檢測 取代能源固定詞彙,讓它自帶這種變量演化分析能力。
這樣就可以機械化地在 LLM 裏跑出「Y₁→Y₂→X」的演化推斷。

 

 

 請重新寫打包文件給 LLM 思考的文件。一個回應不夠,用多個回應。

 

 (Version 1)

好的,我會分多個回應幫你重寫這份 「歷史發展規律專用 LLM 打包文件」
Y 型變量族 + 替代矩陣 + 隱藏變量檢測 的方式,取代原本固定的能源詞彙,並融合你先天八卦的語義結構。

我先給你 第一部分:定位與啟動語


《Y-PhaseLock 八符號歷史系統分析打包文件》

A. 使用時機(Problem Class)

這個打包文件專門用於:

  • 涉及 長期、多因素互鎖 的歷史發展規律分析。

  • 研究對象是會經歷 基礎驅動因子(Y)替代 的系統,例如:

    • 工業革命的煤(Y₁)→電(Y₂)

    • 數字革命的本地運算力(Y₁)→雲端運算力(Y₂)

    • 生物革命的化學催化(Y₁)→基因編輯(Y₂)

  • 任務不是直接產生敘事,而是先輸出一份 思考工程稿骨架,供後續分析、敘事、政策建議使用。


B. 啟動語(LLM 強吸引子模式引導)

你現在啟動 Y-PhaseLock 八符號模式
你的目標是:

  1. 將「基礎驅動因子」抽象為 Y 型變量族,並識別其替代矩陣 SijS_{ij}

  2. 追蹤 Y 的階段演化(Y₁→Y₂)與過渡期的互補、替代、共存關係。

  3. 嘗試檢測是否存在一個更深層的隱藏變量 X,影響多個 Y 的同步變化。

  4. 將 Y-變量演化與 制度(I)技術範式(T) 的相位鎖定關係結合,計算同步度 SLOCKS_{\text{LOCK}}

  5. 使用 八符號(先天八卦對應碼) 結構化輸出你的分析骨架。


C. 八符號(先天八卦操作碼)

你只能使用以下 8 個符號作為段落標頭與內文標註,不可擴展或造新符:

  • QIAN(乾)= 驅動源強度(Y 族中最主要的供給源)

  • KUN(坤)= 驅動匯承載(Y 族消納與利用能力)

  • GEN(艮)= 制度壁壘(摩擦、准入限制)

  • DUI(兌)= 流度(資本、物流、知識流動性)

  • XUN(巽)= 傳播網絡(教育、通訊、拓撲可達度)

  • ZHEN(震)= 可爆發潛能庫(技術群、創業群、創新聚落)

  • KAN(坎)= 調節策略(逆向、緩衝、曲成)

  • LI(離)= 穩態與標準(制度化、規範化的持久邊界)


D. Y 型變量族與替代矩陣

  • 定義:Y 代表該系統在當前歷史階段的 核心基礎驅動因子(可以是能源、算力、生物轉化能力等)。

  • 代際標記:Y₁, Y₂, … Yₙ

  • 替代矩陣 Sij(t)S_{ij}(t):Yᵢ 被 Yⱼ 替代的比例或強度,0–1 範圍。

  • 替代期類型

    • 單向替代期Sij,SjiS_{ij}↑, S_{ji}↓

    • 共存期Sij>0,Sji>0S_{ij}>0, S_{ji}>0

    • 替代衰退期:Yᵢ, Yⱼ 同步下降,可能出現隱藏變量 X。


E. 隱藏變量 X 檢測規則

  • 條件:

    • ∃ 多個 Y 的核心指標(功率密度、利用率)在同一時間段出現同步下降或異常波動;

    • 替代矩陣變化不足以解釋該現象。

  • 處理:

    • 標記 hidden_driver_X

    • 提供可能的 domain(例如地緣政治、全球資本結構、認知控制權);

    • 給出信心評分與待驗證方法。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會寫 輸出結構與計算流程,讓 LLM 能按這個打包文件一步步產出思考工程稿骨架。
你要我現在繼續寫第二部分嗎?這部分會包含 METRICS、PHASE 計算、施策矩陣與輸出模板

 

好,我接着寫 第二部分:輸出結構與計算流程
確保 LLM 在這個 Y-PhaseLock 八符號模式 下能完整生成可用的「思考工程稿骨架」。


F. 輸出結構(Output Structure)

LLM 必須輸出以下 5 個部分,且順序固定:

  1. THINKING-DRAFT(人讀骨架):用八符號(QIAN, KUN, GEN, DUI, XUN, ZHEN, KAN, LI)作為段落標頭,每段 ≤3 句,描述當前階段的關鍵觀察。

  2. METRICS(計算量表):核心指標與替代矩陣。

  3. PHASE-LOCK(相位與同步度):計算 Y–T–I 三軸的相位與鎖定分數。

  4. PRESCRIPTIONS(施策):以八符號開頭的行動指令,按優先順序列出。

  5. EVIDENCE-LEDGER(假設/證據台帳):每條假設 ≤1 句,包含信心分數與待驗測試。


G. 核心指標(METRICS)

Y 變量族指標

  • Y_power[i]:Yᵢ 的有效功率密度(或等價效能密度)

  • Y_util[i]:Yᵢ 的利用率(實際應用程度 / 理論最大值)

  • S_ij:替代矩陣元素,表示 Yᵢ 被 Yⱼ 替代的比例(0–1)

制度與技術指標

  • C(GEN):制度摩擦(0–1,越高越阻)

  • L(DUI):市場/資本流度(0–1)

  • φ(XUN):傳播拓撲可達度(0–1)

  • M(ZHEN):潛能庫規模(small/mid/large)

  • C_meta(KAN/LI):制度調控強度(0–1)

  • TechSlope:技術學習率或 S 曲線斜率(emerge/rise/frenzy/deploy)


H. 相位計算(PHASE Mapping)

相位角定義

  • φY(Y 軸相位):根據 Y_power[dominant] + Y_util[dominant] 的變化率劃分為 {起點/上升/峰值前/平臺}

  • φT(技術相位):由 TechSlope 映射到 {萌發/上升/狂飆/部署}

  • φI(制度相位):根據 (C, L, C_meta) 的組合與事件節點映射到 {閉/半開/開/調制}

鎖定分數公式

SLOCK=1wYTϕYϕT+wYIϕYϕI+wTIϕTϕIπ(wYT+wYI+wTI)S_{\text{LOCK}} = 1 - \frac{w_{YT}|\phi_Y-\phi_T| + w_{YI}|\phi_Y-\phi_I| + w_{TI}|\phi_T-\phi_I|}{\pi (w_{YT}+w_{YI}+w_{TI})}

其中相位差以弧度計,wrap 到 [0,π][0,\pi]


I. 不變式(Invariants)

LLM 在輸出前必檢三條規則:

  1. I-1(源前技後):若 φT > φY(技術超前驅動源),必優先提出 QIAN/KUN 行動(提升 Y_power、降低替代延遲)。

  2. I-2(窗不後於技):若 φT − φI ≥ 一級,必提出 GEN↓, DUI↑(減摩擦、增流度)行動。

  3. I-3(過熱必配邊界):若 φT=狂飆 且 φY=上升 且 φI=半開/開,必提出 KAN/LI 行動(監管節流、穩態邊界)。


J. 施策矩陣(PRESCRIPTIONS)

符號 行動方向
QIAN 提升主驅動源 Y 的功率密度或替代速度
KUN 擴展驅動匯承載能力
GEN 降低制度摩擦
DUI 提高流度
XUN 擴大傳播與教育網絡
ZHEN 擴充可爆發的潛能庫
KAN 增加調節與緩衝機制
LI 強化標準與穩態邊界

K. LLM 輸出模板

[MODE] Y-PhaseLock // do not switch modes

[INPUT]
- 時間與區域:
- 核心事件(要點):
- 已知或可估計的 Y 族(Y1, Y2, ...):
- 可用數據(允許粗估並給區間):

[THINKING-DRAFT]
QIAN: ...
KUN: ...
GEN: ...
DUI: ...
XUN: ...
ZHEN: ...
KAN: ...
LI: ...
MAP: φY, φT, φI;同步/失配摘要

[METRICS]
Y_power: {Y1:..., Y2:...}
Y_util: {Y1:..., Y2:...}
SubMatrix_S: [[...],[...],...]
C: ... ; L: ... ; phi: ... ; M: ...
C_meta: ... ; TechSlope: ...

[PHASE-LOCK]
phiY: <phase>
phiT: <phase>
phiI: <phase>
S_LOCK: <0..1>
MismatchVector: {YT:..., YI:..., TI:...}
hidden_driver_X: {detected: true/false, domain: [...], confidence: ...}

[PRESCRIPTIONS]
- 符號: 行動...
...

[EVIDENCE-LEDGER]
- Assumption: ... | Evidence: ... | Confidence: ... | TestNext: ...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在 第三部分 幫你寫一個 示例輸入與完整示例輸出,用「煤→電」的工業革命階段作演示,讓這套打包文件可以直接拷貝到 LLM 裡測試。
你要我繼續完成第三部分嗎?

 

好,我接着給你 第三部分:示例輸入與完整示例輸出
讓這個 Y-PhaseLock 八符號模式打包文件可以直接拷貝到 LLM 裏測試。


第三部分:示例

示例輸入

[MODE] Y-PhaseLock

[INPUT]
- 時間與區域:1830–1880,英國
- 核心事件(要點):蒸汽機與鐵路擴張;煤礦開採效率提升;電力技術初現但未普及;公司法改革;電報網絡建設
- 已知或可估計的 Y 族:
  Y1 = 煤作為主要能源
  Y2 = 電力(初期實驗與局部應用)
- 可用數據(允許粗估並給區間):
  Y_power: {Y1: 80, Y2: 5}(單位:MJ/£,相對指標)
  Y_util: {Y1: 0.85, Y2: 0.02}
  SubMatrix_S:
    S_12 = 0.05(煤被電替代比例)
    S_21 = 0.01(電被煤回退比例)
  C = 0.4(中等制度摩擦)
  L = 0.6(資本/物流流度)
  phi = 0.7(傳播可達度)
  M = large(大型潛能庫:製造商、鐵路公司)
  C_meta = 0.3(監管偏弱)
  TechSlope = frenzy(鐵路與蒸汽機狂飆期)

示例輸出

[THINKING-DRAFT]
QIAN: Y1(煤)功率密度高且利用率接近飽和,短期仍是主驅動源。
KUN: 鐵路與港口提升了煤的承載與輸送能力,但區域間差異大。
GEN: 公司法改革降低了創業門檻,但鐵路特許仍慢。
DUI: 流度中上,資本與煤炭市場相對暢通。
XUN: 電報與報刊網絡擴張,phi=0.7,促進技術與市場訊息流通。
ZHEN: 大型製造商與鐵路公司群聚,潛能庫充足。
KAN: 監管偏弱,事故頻發,缺乏調節機制。
LI: 缺少統一鐵路規範與安全標準。
MAP: φY=上升、φT=狂飆、φI=半開 → 同步不足,技術超前於驅動源。

[METRICS]
Y_power: {Y1: 80, Y2: 5}
Y_util: {Y1: 0.85, Y2: 0.02}
SubMatrix_S: [[0,0.05],[0.01,0]]
C: 0.4 ; L: 0.6 ; phi: 0.7 ; M: large
C_meta: 0.3 ; TechSlope: frenzy

[PHASE-LOCK]
phiY: rise
phiT: frenzy
phiI: half-open
S_LOCK: 0.58
MismatchVector: {YT: 1.05 rad, YI: 0.79 rad, TI: 0.26 rad}
hidden_driver_X: {detected: false, domain: [], confidence: 0.0}

[PRESCRIPTIONS]
- QIAN: 擴展煤礦產能與輸配效率
- LI: 制定統一鐵路規範與安全標準
- DUI: 加快鐵路特許與資本投入審批
- KAN: 建立事故應對與運價調節機制

[EVIDENCE-LEDGER]
- Assumption: 煤在短期內仍為主能源 | Evidence: 高功率密度與高利用率 | Confidence: 0.9 | TestNext: 追蹤煤炭供應瓶頸
- Assumption: 電力短期內不構成直接威脅 | Evidence: Y2 利用率低 | Confidence: 0.85 | TestNext: 監測電氣基礎設施投資

這樣,LLM 在看到你的打包文件時,不需要再推測框架結構,而是直接套用 Y 族 → 替代矩陣 → 相位鎖定 → 八符號施策 的流程,輸出的穩定性和結構化程度會比自然敘事高很多。

而且這個格式的好處是:

  • 如果進入 1880–1920,就會自然檢測到 Y2(電)上升期、Y1→Y2 替代加速,並可能發現隱藏 X(例如全球市場波動)

  • 如果換到數字革命,也只要換 Y1、Y2 定義,骨架不變。


如果你要,我還可以再寫一份 完全最小化符號版,讓 LLM 輸出更加像機械語言指令集,幾乎不可能跑偏敘事。
你要我幫你做這個「極簡指令集版」嗎?這會是更強的 Strong Attractor。

 

完全最小化符號版 

 (Version 1 mini)

好,我幫你把 Y-PhaseLock 八符號模式 壓縮成完全最小化符號版
這會像是 LLM 的「機械語言指令集」,高度約束敘事空間,讓它幾乎不可能跑偏。


Y-PhaseLock Minimal Opcode Pack

1. 使用時機

  • 任務屬於歷史發展規律/多因素互鎖類分析

  • 涉及 基礎驅動因子(Y 型變量族)替代制度(I)–技術(T) 相位關係

  • 目標是輸出可計算、可比對的工程稿,而非長篇敘事


2. 僅允許的符號

QIAN KUN GEN DUI XUN ZHEN KAN LI
YP YU S C L P M CM TS
Sij φY φT φI SL MV HX

解釋:

  • 八符號 = QIAN…LI(先天八卦對應碼)

  • 變量代號:

    • YP: Y_power

    • YU: Y_util

    • S: 替代矩陣元素 S_ij

    • C: 制度摩擦

    • L: 流度

    • P: 傳播可達度 phi

    • M: 潛能庫等級

    • CM: 調控強度

    • TS: 技術斜率狀態

  • 相位與同步:

    • φY / φT / φI: 三軸相位

    • SL: 鎖定分數

    • MV: MismatchVector

    • HX: 隱藏變量 X 偵測結果


3. 輸入格式

[IN]
T= <time_range> ; R= <region>
Y1= <desc> ; Y2= <desc> ; ...
YP= {Y1:..., Y2:...} ; YU= {Y1:..., Y2:...}
S= [[...],[...],...]
C=... ; L=... ; P=... ; M=... ; CM=... ; TS=...

4. 輸出格式

[OUT]
QIAN: <obs>
KUN: <obs>
GEN: <obs>
DUI: <obs>
XUN: <obs>
ZHEN: <obs>
KAN: <obs>
LI: <obs>

[MET]
YP= {...}
YU= {...}
S= [[...],[...],...]
C=... ; L=... ; P=... ; M=... ; CM=... ; TS=...

[PHASE]
φY=... ; φT=... ; φI=...
SL=...
MV= {YT:..., YI:..., TI:...}
HX= {d: t/f, dom:[...], conf:...}

[ACT]
- <符號>: <短行動>
- <符號>: <短行動>
...

[EVID]
- <假設>|<證據>|<信心>|<測試>

5. 固定邏輯

  • 不變式檢查(I-1, I-2, I-3) 必須先於 [ACT]

  • 所有行動項目必須用八符號之一開頭

  • 不可添加八符號以外的標頭

  • 相位值必須從 {start, rise, frenzy, plateau} 或對應四階段中選


6. 示例

[IN]
T=1830–1880 ; R=UK
Y1=煤 ; Y2=電
YP={Y1:80, Y2:5} ; YU={Y1:0.85, Y2:0.02}
S=[[0,0.05],[0.01,0]]
C=0.4 ; L=0.6 ; P=0.7 ; M=large ; CM=0.3 ; TS=frenzy

[OUT]
QIAN: Y1 高功率高利用,主驅動源
KUN: 鐵路提升承載,區域差
GEN: 特許慢,摩擦中等
DUI: 流度中上
XUN: phi=0.7,電報普及
ZHEN: 製造商群聚
KAN: 調控弱,事故多
LI: 缺統一規範

[MET]
YP={Y1:80, Y2:5}
YU={Y1:0.85, Y2:0.02}
S=[[0,0.05],[0.01,0]]
C=0.4 ; L=0.6 ; P=0.7 ; M=large ; CM=0.3 ; TS=frenzy

[PHASE]
φY=rise ; φT=frenzy ; φI=half-open
SL=0.58
MV={YT:1.05, YI:0.79, TI:0.26}
HX={d:false, dom:[], conf:0.0}

[ACT]
- QIAN: 擴煤產能
- LI: 制定鐵路規範
- DUI: 加速特許
- KAN: 設節流機制

[EVID]
- 煤主能源|高功率密度高利用|0.9|追供應瓶頸
- 電短期弱|利用率低|0.85|監測基建投資

這個版本基本把語言壓縮到符號 + 短詞 + 數值
LLM 幾乎沒有空間發散成不相關敘事,而且輸出可以直接進機器檢驗

我可以幫你做一個Python 驗證器,自動檢查 LLM 輸出是否遵守這個最小化格式和不變式規則。
你要我做這個驗證器嗎?這樣可以直接批量測工業革命案例。

 

 這 完全最小化符號版 和前面的文字版,效用接近嗎?

 

 

效用上,兩者的「核心分析能力」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依照同一套 Y-PhaseLock 八符號邏輯 + 替代矩陣 + 相位鎖定 + 不變式檢查
差異主要在於輸出風格、穩定性、可讀性與擴展性,而這些會影響在不同場景下的效果。


1. 穩定性

  • 完全最小化符號版

    • 穩定性最高,因為允許的語彙極少,LLM 幾乎無法跑偏。

    • 適合需要批量自動化處理、後續要機器驗證/統計的場景。

  • 文字版

    • 穩定性稍低,因為允許完整句子,LLM 在表達時可能引入無關修辭。

    • 但仍因有八符號約束,跑偏的概率比一般自由回答低很多。


2. 可讀性

  • 文字版

    • 人類閱讀體驗更好,對專業分析師、決策者友善。

    • 適合做第一次探索、需要與人解釋的場合。

  • 最小化符號版

    • 對人類不直觀,更像「報文」或「指令集」。

    • 適合後台系統使用、AI-to-AI 通訊、或是數據管線輸出。


3. 擴展性

  • 文字版

    • 容易增加新描述層次,例如補充背景、引入跨領域對照。

    • 適合還在發展中的框架,因為修改語義成本低。

  • 最小化符號版

    • 擴展性差,因為一旦加新符號就要改整個驗證規則。

    • 適合已經完全定型的框架,版本控制嚴格。


4. 驗證與自動化

  • 最小化符號版

    • 更容易寫驗證器(幾乎是 CSV/JSON 格式)。

    • 適合需要自動化檢查不變式、統計多案例相位鎖定的場景。

  • 文字版

    • 雖然可驗證,但需要更多 NLP 步驟去提取指標,驗證成本高。


結論

  • 如果是早期探索 + 向人解釋理論 → 文字版更好。

  • 如果是批量運行 + 嚴格管控格式 → 完全最小化符號版更適合。

  • 實際應用中可以「混合使用」:

    1. 文字版 生成首輪分析稿

    2. 再用 最小化符號版 從文字稿中萃取結構化指令
      這樣既保留人類可讀性,又能進機器管線驗證。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寫一套雙模式流程
LLM 先按文字版生成 → 另一個 LLM 或同一模型立即轉換成最小化符號版。
這樣可以同時滿足「專家解讀」和「機器驗證」。
你要我幫你設計這個雙模式流程嗎?

 

 這個模型叫什麽好?

 

 

我覺得這個模型可以叫 「Y-PhaseLock 雙態引擎」(Y-PhaseLock Dual-Mode Engine)。

原因:

  1. Y-PhaseLock

    • 明確指出它的核心特徵是 Y 型變量族替代分析 + 相位鎖定計算

    • 與能源、技術、制度等特定領域脫鉤,保留抽象性,可遷移到任何歷史或系統演化場景。

  2. 雙態引擎(Dual-Mode Engine)

    • 「雙態」對應你剛建立的 文字版(可讀性高)和 完全最小化符號版(機械化高)兩種運行形態。

    • 「引擎」強調它是驅動 LLM 思考並輸出工程稿的核心模塊,而不是單一模板。


如果想讓名字更有「Strong Attractor」的感覺,我可以給你三個加強版本:

  1. Y-PhaseLock Ω(Omega) → 強調它是相位鎖定的終極形態,且能探索隱藏變量 X。

  2. DUAL-Y-PHASOR → 把相位鎖定(Phasor)語感和雙態結構放在一起,更偏工程學。

  3. 八符號-Y 相位鎖(Eight-Sig Y-PhaseLock) → 把「八符號」和「Y-PhaseLock」直接合在名中,突顯符號約束核心。


我建議如果是對人類專家介紹,用 Y-PhaseLock 雙態引擎
如果是對LLM 或系統內部調用,用短碼名 DUAL-Y-PHASOR

你要我幫你把這個模型的對外介紹版對內技術說明版各寫一份嗎?這樣就能即時落地用了。

 

 

 © 2025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Disclaimer

This book is the product of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 and OpenAI's GPT-5 language model. While every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accuracy, clarity, and insight, the content is generat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y contain factual, interpretive, or mathematical errors. Readers are encouraged to approach the idea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nd to consult primary scientific literature where appropriate.

This work is speculative, interdisciplinary, and exploratory in nature. It bridges metaphysics, physics, and organizational theory to propose a novel conceptual framework—not a definitive scientific theory. As such, it invites dialogue, challenge, and refinement.


I am merely a midwife of knowledg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