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02_01 太极

《易理熵机》目录 :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2.html

02_01 太极

《周易·系辞上传》: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到底研究什么学问,实在人言人殊。古人相信它涵盖了所有学问,现代则有人觉得宇宙学、基本粒子、量子物理与 DNA 结构,等等。。。都与“易学”有关。但这些也不见完全是现代人的创作,北宋大儒邵康节,就写过一部《皇极经世》,用只有他才懂的“先天易学”,推算出“天始开”在八十亿年前、“地始成”在七亿年前,以及历朝历代的大事。详细可参看阎修篆的《皇极经世书今说》。

邵康节推算“天始开”、“地始成”,和历朝大事件所本的“先天易学”,到底依据的是什么科学逻辑,至今学术仍无定案。而今人对”易学“与生物、物理等的大胆猜想,还是主流科学以外的高深讨论,一般读者恐怕难以理解,无力判断真伪。

不过,这种无所不包的“易”学,经过千百年来国学真大师的反复论证,倒有个一致公认的总纲,就是:“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

但偏偏又是这“易”的三义,成为挡在”易学”大门之前的第一道坎。古今无数学人皓首穷经,就是踏不过这道坎,不断在门外兜兜转转。钱钟书的《管锥编 - 论易之三名》就是例子。

对易学有兴趣的读者,大都见过不少国学大师的鸿文,煞有介事地搬”三义“出来介绍“易”。他们的论述皆大同小异,好像真的有一套具体内容,是公认的共识。但作为初学者,任你如何反复研读,却总未能明白这三义统合起来,究竟是们什么具体学问。尤其是“变易”和“不易”,明显就是相互矛盾的一对。

这是因为读者都太笨?还是因为大师都全在忽悠?

下文就试图解答这个千古谜团。你会发现,国学大师们皆是真大师,他们那些忽悠话语的确是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证悟。一直以来所欠缺者,是真大师们皆没有(勇气?)全心投入现代俗世,故此才将经义不必要地自封在先贤的文字枷锁中。

言归正传,“易”是什么?

简单而言之:“易”是一门“综合事物变化规律”的学问。
- 因为“综合”,所以“简易”。
- 因为是研究“变化”,所以“变异”。
- 因为是研究“规律”,所以“不易”。

上述的“事物”定义广泛,若再进一步纳入阴阳、三才、四象、五行等观点进入框架,“事物”的结构就更复杂,类似现代一般的所理解的“系统”。

“太极”是“易”学研究的主体,故此亦可形容“太极”为广义的“系统”。


© 2018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2_00 易理熵机 绪论
下一节:02_01_01 立极 同一主体的不同太极观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