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

02_02 无极

《易理熵机》目录 :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2.html

02_02 无极

《太极图说》:
“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若问”太极是什么“?“太极生两仪”是常见的开场白,即”太极“是由”阴阳“(两仪)所组成。这是主流的观点,亦十分真确,往后会详细论述。

但”阴阳“又是什么呢?在更深入去研究”阴阳“之前,还是盈科渐进,先探讨“太极”如何来自“无极”。

“无极”有无边际或无中心的意思,而”无极“之所以能够生”太极“,则主要源于无中心的特性。即,在“太极”这个系统,尚未形成动静交替的组织规律之前,所处的混沌、无序状态。五术家对“无极”的观点,普遍都类似这样,但于传统学术界,则或有争议。

而“无极”可以透过什么机制,自内部出现(自组织、自修复)规律?答案恐怕十分多元化,而且可以因为观点的差异,而衍生更多花款。但不妨先从两个较易理解的视点入手。

- 第一类”生太极”的过程,是在成熟的现有规律之上,建立高一个层次的新规律。《大历史》(The Big History Project)就用了多个科学实例来描述这类现象。描述固有的旧系统,在历史长河里,随机历经了无数的不同状态,偶然碰到某个状态得以符合特定的”黄金机会” (Goldilocks Conditions),便开始在旧有组织的基础上,建立更高一个层次的新组织规律。例如:从单细胞飞跃为人,从人飞跃为国家。《易经》的“先天八卦”模型和这类过程密切相关,以后章节会十分详细探讨。

- 而另一类过程,则是之在上述”新规律“所施展的舞台上,以同一个舞台的固定要素作“基本组件”,发展出与”新规律“平行出现的”更加新的规律“。一般若非”更加新的规律“取代了”新规律“,则这些规律要长期共存,便需彼此协同操作,以避免因耗散而消亡。而最易直接观察得到的协同,就是共振或同步现象。这”更加新的规律“,往往是以”新规律“的节奏,作驱动力量而得以形成。商业上的“长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与各种疑似同步的“商业周期” (Business Cycle),就是概念上属于这类过程的实例,可定性探讨研究。但目前最能精准掌握,而且内容丰富全面的科学实例,却是中医的十二经络。按《气的乐章》的实证结果,十二经络是心跳十二重共振谐波的流动通道,各对应人体生理系统的不同功能组别,彼此协同维持”人“这个精微”太极“。

上述第二类”生太极”的过程,若是”协同“而非简单“共振”,则难以直观发现和分析。也较难和第一类”生太极”的过程清楚分辨。以下会试用浅白的示例介绍。


© 2018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2_01_02 一气周流
下一节:02_02_01 大历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