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02_02_01 大历史

《易理熵机》目录 : http://gxstructure.blogspot.com/2015/12/02.html

02_02_01 大历史

 “无极生太极”所本的原理,本应是很基本的易学概念,按理应该很容易找到大量实例。但大概是笔者孤陋寡闻或悟性低下,在古籍里实在找不到先贤有普及适用的浅白例子。反而在近代西方,由比尔盖茨所赞助的《大历史》(The Big History Project)教育计划里,就找到一个层层渐进的“无极生太极”实例,是建立在成熟的现代科学知识之上。 参考《大历史》的阶段分类,宇宙从大爆炸开始到现代文明出现,可被描述为以下不同“无极生太极”的飞跃阶段:

- 紧随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混沌状态,是第一重“无极”。虽然有混沌的活动,并且有向外扩散的”规律“。但宇宙尚未出现形成”太极“所必需要的”组织“规律苗头。但这些基本粒子的混沌活动,很快就互动出有”组织“的规律,一个又一个”子太极“由是形成,宇宙也开始有基本粒子和原子出现。每颗原子,就是一个太极。

- 大爆炸慢下来后,原子多以云团的形态散漫飘浮于太虚,这是在上一重”太极“的基础上,出现了新一重无组织的”无极“。但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这些太初无序飘荡的原子,会互感出一个彼此凝聚的中心点,和一个彼此环绕旋转的轴心线,这是演化出下一层”太极“的苗头。这是个懂‘得自我巩固、强化的过程,能驱使太虚中的云团,持续演化出越益复杂的结构,最终”恒星、行星“的“公转、自转“系统出现,成为新一重的”太极“。

- 旷日持久加上机缘巧合,某些特定条件凑巧得到满足,宇宙又跨进下一个更复杂的“质能互动”结构,由原子堆积的恒星越来越大,地心吸力在核心强到一个点,核聚合反应启动,星光开始燃亮宇宙。恒星内部出现了有序的光热流动,行星表面亦多了昼夜、四季的交替。新的”太极“结构从此展开。

- 类似地,由于某些特定条件凑巧得到满足,细原子在恒星核心,会被重重挤压成更大的原子,最后再因为核心过热而爆炸,把恒星在这一轮生命里所制造出来的新元素,四散回宇宙,重归混沌。宇宙在这百亿年间,星星重复着这反复湮灭和再发光的轮回,又是另一重有组织规律的”太极“。

- 元素周期表里的丰富元素被恒星生产出来后,化学反应便可以赖以进行。这些由新化学元素所形成的新”无极“,透过化学反应实现复杂的“质能互动”结构,人类所认识的无机物质多样性,就是这样建立起来。当中包括气候、地质以致电磁等等有组织结构的现象。

- 从此,像地球这种化学浓汤般的环境,在宇宙里大量出现。宇宙不再是只有基本粒子和氢气的太初模样。又由于某些特定条件凑巧得到满足,不管是否有生命迹象,像地球般有风雷雨电的化学环境,又把宇宙“质能互动”结构的复杂性飞跃到另一个以前不可思议的境界。

- 然后就是“生命”的出现,使学习经验可以透过 DNA 传递到下一代。但物竞天择的学习过程,是以生命作代价。

- 在之后就是“传递知识”的能力出现,使学习经验可以不用牺牲性命,也能传递给别人和下一代。

- 等等、等等。


© 2018 Danny Y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上一节:02_02 无极
下一节:02_02_02 广义万有引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